中国自古有“四十不惑”之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亦有类似说法。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9月底原本该有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然而受日本“购岛”闹剧冲击,中日邦交不惑之年,变成了双边关系波折之年。
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中国态度明确而坚决,将不惜代价维护领土主权完整,这其中自然包括不得不承担的经济和贸易代价。从经济与贸易角度看,40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达3400多亿美元,增长了340多倍,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人员往来从每年1万人次扩大到500多万人次,双方已经形成了极深的经贸依存关系,可以说是谁也离不开谁。但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主权问题上无原则退让,日本和国际社会对此不应有任何错觉。
中日经济战或已悄然开战
虽然中国政府迄今并未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宣布任何对日制裁行动,但在一些日本经济界和企业界人士看来,中国针对日本的一些经济反制行动,事实上已悄然开始。如果没有近期的钓鱼岛事件,中日经贸关系虽有局部增减,但不会全面降温,更不会处于经贸战边缘。
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有能力通过贸易制裁给予日本较大损害,而使自己付出的代价小于令日本受到的损害。因为中日双边贸易在两国各自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已有明显差异,日本对中日贸易依存度成倍高于中国对中日贸易依存度。
对于中日经济战是否应该开打,一些专家们也在腾讯微博上表示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
经济战会让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在其腾讯微博上表示,中日打经济战,不仅是个双输的问题。还会让世界经济的格局都产生变化。东亚原来是越走越近,那将来可就要出现大转折了。中国的周边如何不稳定,历史机遇期可就错过了。
经贸战可以起到制约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在其腾讯微博上说道,钓鱼岛争端以来,日本对中国贸易受到打击,大幅下降。我觉得这对日本这种“胡作非为”是有利回击,可以起到制约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国使用者的行为造成的产品出口下降和网友提出的要打贸易战是两回事。所以,我不同意由政府出面发动统一行动的贸易战。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日的经贸战将会陷入鹬蚌相争的局面,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不是利好,需要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战略问题的经济战争。(腾讯财经 文/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