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存在维修中使用翻新件、修坏手机仅赔偿维修款等售后服务的“霸王条款”,苹果手机日前再次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家电走入我们的生活,类似的维修烦恼几乎无处不在:为了修理一部手机按键,却要花上千元换掉整个手机主板;明明在保修期内的家电,维修时却被告知要加收五花八门的材料费……这种种家电维修领域的乱象,让消费者如坠云雾、看不明白。
家电行业竞争近年来日趋激烈,许多家电企业把更多的精力财力用在了家电产品本身的促销和宣传上,对于售后服务,则是能省就省、尽量压缩开支,甚至把家电维修当作了又一条生财之路,希望通过高额的维修费用填补在家电销售上的投入。在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成本上升的环境下,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压缩成本、减少支出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把歪脑筋动在产品售后服务上,恐怕只会得不偿失,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事实上,家电售后维修本是消费者享受家电服务的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大品牌、高知名度的家用电器,除了觉得质量有保障、技术能过硬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品牌家电企业所具有的良好售后服务去的。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作支撑,再好的促销宣传、再多的优惠折扣也难以让消费者安心消费。
不仅如此,家电厂商和维修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而对家电采取过度维修,更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增加。消费者“花大钱看小病”,是对时间、精力、钱财的极大耗费。而当修理旧家电的费用接近甚至超出购买新家电的费用时,经济因素自然会促使消费者选择购新弃旧,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但依靠这种方式产生的购物需求显然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因为过度维修淘汰的大量还有使用价值的旧家电和零部件,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就会成为电子垃圾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污染,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整个社会处理电子垃圾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
明码标价、诚信经营,这些原本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习以为常的经营规范,到了家电维修领域却走了样。个中缘由很多,有法律规范的不健全,有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淡薄,也有监管部门的缺位,但最根本的,恐怕还是家电厂商和维修企业单纯看重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发展的错误经营理念在作祟,认为只要家电卖出去、维修费用拿到手就万事大吉了,在这种经营理念下,消费者面对鱼龙混杂的家电维修服务时,恐怕只有“雾里看花”的份了。
8月1日起,《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其中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必须明示服务项目和家电配件的收费标准,对于冒牌的山寨维修点最高可处以3万元的罚款。希望法律规范的引导能够让家电厂商和维修企业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修得省心,这样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家电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服务水平赢得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