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然林质量堪忧,原生林仅剩9%。”1月1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调查报告,提出这一警示。
该调查报告称,云南大面积天然林在低产林改造中被伐,转换为人工林,不少相关林业企业也通过参与低产林改造,获得了巨大收益。绿色和平呼吁云南省政府和林业部门加强对原生林的保护规划,弥补低产林改造中的政策漏洞。
“我们将派出两个调研组,前往绿色和平报告中所提到的地方,在调查核实后,将与绿色和平沟通。我们将积极应对,不回避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昨日(1月22日),云南省林业厅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原生林面积占比下降
通过遥感解译、空间分析和实地调查,耗时一年多的《危机中的云南天然林——云南天然林现状研究调查报告》称,云南的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但森林质量不容乐观。
天然林包括原生林和次生林。调查报告称,次生林占云南森林面积的71.18%,而云南原生林面积小,且分布在一些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地区。云南原生林的占比略高于全国的6%,但大大低于世界水平的35.7%。
尽管云南省从1998年开始,在金沙江流域和西双版纳州境内实施天保工程,但绿色和平认为,由于政策和资金限制,仍有许多具有重大保护价值的森林区域,特别是原生林,在严格保护的范围之外,面临着被破坏或转换的威胁。
近几年,云南省推出了“中低产林改造政策”。绿色和平发现,云南的低产林改造,偏向于采用树种更替,即将原有植被进行皆伐后,代之以人工纯林。该组织指出,大面积天然林被划为中低产林被改造,腾冲县采取皆伐和转换树种等破坏性方式改造,采伐管理粗放,出现了超设计、超限额采伐等破坏资源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借改造之名,乱砍滥伐。
相关企业从中获益
绿色和平指出,在腾冲,不少相关林业企业通过参与低产林改造,获得了巨大收益。
比如,公益林经营型林场苏江国有林场通过“低产林改造”名义,砍伐的天然林几乎全部被腾冲古林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古林公司)收购,用来制造各种板材,并在皆伐后的天然林采伐迹地上种植工业原料林,还获得了云南省市下达的47元/亩的更新改造补助。
据悉,古林公司是腾冲县的林业龙头企业,由腾冲国有林场联合地方民营企业投资兴建。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低产林判定的标准不科学,并且在管理和监管中存在漏洞,对天然林的转换仅仅暂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绿色和平森林保护项目主任吴浩说,“国家有关规定明确要求,规范低产低效林改造,严格控制天然林转化为人工林,显然,云南一些地方政府的行为与该要求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