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人的纠结
是选择离开庐山住舒适宽敞并拥有产权的房子,还是选择留在庐山住破旧且拥挤的公房?这或许是庐山人最为纠结的地方。
魏兴文是庐山供销社的退休职工,一家五口,至今仍然居住在单位提供的50多平方米的公房。两个小房间,一个厨房,他和老伴一个房间,儿子儿媳孙子住一个房间。厨房里的过道也只能容一个人转身,做完饭后,一家人就坐在魏兴文的房间里吃饭。
对于这套房子,他只有居住权,并且每月要交一部分租金。“虽然租金不多,但是住了一辈子的房子,仍然是别人的房子,自己只是一个租户。”魏兴文说,按“有房才有家”的观念看,他感觉自己和自己的一家,都是个无“家”的人。
魏兴文一家的居住条件,是庐山所有职工住房环境的缩影。
卢根水的居住条件比魏兴文家还要差,人口更多,居住面积更小,房子破旧,并且不能重新翻修。
“最早听说居民要搬下山,政府会安置好住房,我第一个赞成支持,总算可以住到冬天不漏风漏雨的房子了。”卢根水告诉记者,虽然庐山的环境好,夏天住得舒服,但是,如果能改善家庭的居住环境,他愿意放弃山上的环境。
事实上,庐山新城并不是无偿提供给山上的居民居住的,要收取成本价。新城的建设持续的时间越长,成本将越高。据庐山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新城的价格大约在2000元/平方米。此时,同一地段的商品房价格已经达到了4000元/平方米。
即使是这个价格,对于不少庐山上的居民来说,也显得偏高。肖小燕告诉记者,她的退休工资每个月才1000多元,只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根本无力购买新城的房子。
像卢根水一样愿意搬迁的庐山居民并不多,更多的人,哪怕条件艰苦一些,也愿意住在山上。事实上,不少庐山人,都在山下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不愿交出公房,就是希望自己在山上避暑,或者租出去,赚取一笔不菲的收入。
庐山上的房子由于没有房改,到现在为止都是公房,没有私有产权的房子,即使是当地菜农自己盖的房子,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