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湛江700多万父老乡亲,面对东海岛上万搬迁村民,几年来压在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放下了。”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湛江钢铁湛江梦》的开头这样写道。为了这个钢铁基地,湛江市前后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涉及搬迁的为10个自然村落,1万多村民。这是湛江有史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安置。
在项目获批的这一刻,700多万湛江市民什么感受,很难做出回答。但是,那些为大项目牺牲搬离故土的村民正在为自己以后的生计担忧,那些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们也在担心未来的环境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将人们担忧的问题一一解决时,分享湛江钢铁梦喜悦的才不仅仅是当政者。
3年了还住临时安置房
“领导一发话,鞭炮噼哩叭啦地响起来,6台挖掘机开进了村。”东简镇番昌村村民叶小菊(化名)还记得2009年3月湛江钢铁基地征地拆迁开工仪式的热闹场面。当时,一位领导还说,为钢铁基地征地拆迁工作出台了8个相关方案,充分考虑了村民利益和未来出路60岁以上的村民享受养老保险;为村民留出15% 的自留地供未来发展;免费为16~45岁的村民进行就业培训。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工作总结》中阐述了被征地搬迁村民过渡期内保障问题。一是生活保障,4年过渡期,搬迁村民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助、400元租房补贴。二是养老保障,搬迁村民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三是医疗保障,地方财政为每人每年支付20元医疗保险费,将搬迁村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四是就业保障。为搬迁村庄的18~45岁劳动力提供免费培训,并推荐就业。
“那个时候,我们都想着这个项目来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村里人还可以去钢铁厂上班,让我们过得更好。”叶小菊如今在拆迁临时安置房里已经住了3年。在三年之前,她也和许多其他村民一样,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待。但三年过去了,她的希望在一点点流逝。
叶小菊所在的安置小区位于东海岛东简镇双溪小区对面。临时安置房都是整齐划一的二层楼。“每家只有12平方米的空间”,叶小菊边说边带记者参观。一进门就是卧室,为节省空间,摆了两张双层的单人床,叶小菊和老伴一人一张,上面一层放东西。再往里走,就是一间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