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9月1日电 (傅煜 华城)酝酿多年的手机实名制今起开始在中国各地实施。这部旨在整治手机犯罪的新规,让此间许多饱受垃圾短信之苦的民众纷纷叫好,同时亦有人担忧其执行效果和可能引发的隐私泄露风险,让手机实名制“名”至“私”归成为众人的共同期待。
来自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12条,其中七成用户收到过欺诈类短信。对此深有体会的市民刘女士认为,实名制对她个人并无多大影响,但对一些乱发垃圾短信、实施电信诈骗者能起到极大威慑作用,更有利于保护个人利益。
然而,一些消费者却对实名制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甚感忧虑。供职于某媒体的小静说,若在报摊和商贩处购买手机卡并留下身份证信息,难免不被商家利用。“此前电信运营商从业人员向SP违规出售用户资料的丑闻,便是最好的例证。”
记者在此间走访时还发现,尽管湖南省通信管理局已明令要求各运营商从即日起落实实名制相关规定,但一些网点和报刊亭仍在堂而皇之销售“无名卡”。在建湘路一家移动网点,当记者声称自己忘带身份证时,工作人员便推荐起一种无需实名登记的“创业卡”来。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运营商称,一些手机卡代办商为吸引顾客,往往事先收集一些身份证复印件去办卡,销售给不愿实名登记的顾客,这在行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记者同时了解到,由于担心失去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客户,对于老预付费客户,目前各运营商也仅采用短信等“建议”对方尽快补登。对于此前坊间流传联通公司为鼓励老用户补充登记信息,对主动补登用户给予定额话费奖励一说,记者在湖南联通客服人员处证实,“目前还未接到相关通知”。
此间有关专家表示,在运营商执行过程中,实名新规能否得到严格、长期的坚持,将成为能否制约垃圾、诈骗短信的关键。“相关保护公众隐私权的配套法规也要跟上,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新规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