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科技打假”风潮涌起以来,司马南、方舟子等科技“反伪斗士”大致已亲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打假扬名、媒体造星、一呼百应、质疑渐起直至法庭讼争。如今,被打假方开始获得与“反伪斗士”平等辩论的舞台,除了涉及名誉权问题的法庭辩论之外,众媒体的报道,特别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近几期关于“伪科学”问题的谈话节目,使这一舞台日趋热闹。
去年12月初,“从科普法中剔除‘伪科学’一词”的学者签名活动被媒体报道后,学界争端骤现。12月16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邀请签名发起人宋正海及其对手方舟子等人,首次展开荧屏辩论。12月28日,凤凰卫视又邀请8名嘉宾录制了两期同主题新节目。在节目录制现场,双方剑拔弩张之势险些引发观众肢体冲突。虽然气氛紧张激烈,但范良藻和程光胜两位老科学家各自陈词之时,全场却鸦雀无声———主持人胡一虎认为是达到了“君子之争”的目的。
中科院研究员范良藻老人在录制现场说:“我们终于等到你这个节目了,我们科学家……的声音都是比不过明星的。”范良藻的类似言论曾从清华大学教授刘兵、“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肖传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田松等“被打假者”口中发出过。与身为公众人物、拥有知名网站的“反伪斗士”相比,“被打假者”往往声称自己缺少舆论工具,“只好忍气吞声”,或者像肖传国那样走上法庭维权。
“反伪斗士”官司缠身、债主盈门,其实也并非公众所愿看到。回头再看,如果早能如“一虎一席谈”般实现同台辩论、话语对等,在辩论中使真理越砺越明,通过公众评判使双方“辩手”保持冷静、审慎的言行,“打假行动”早就可以服众,“反伪斗士”又如何会遭遇信任危机?
学术上的分歧绝对不应该演变为蛮不讲理的争吵。正如胡一虎事后所说——“你用什么态度让对方来理解你,比你掌握多少学识还重要”。“被打假者”是之,“反伪斗士”亦然。
科技打假不能离开平等辩论
2008-03-11 14:57 新闻晨报 郭翔鹤
赞助商链接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点击查看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 1小米估值遭质疑 雷军放言要进财富500强
- 2百度诉360搜索抄袭百度站长平台 索赔50万元
- 3iPhone5丢失异地现身 苹果售后疑成"销赃
- 4垂直B2C艰难:动荡不断 依托京东天猫受挤压
- 5财经观察:电商为何主动要求被征税?
- 6乐视网称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质疑
- 7福布斯:不思进取将让苹果重温当年PC市场悲剧
- 8电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总局召集12企业摸底
- 9工商总局:《电子商务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奥巴马机密手机曝光 造价1800万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