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应用中,它们是一些“另类”的存在。如果App市场也有“拼爹”一说,那它们就属于含着金汤匙出生,根正苗红;但它们的市场表现却又不够给力,和同类App相比,用户知晓度低,下载量也不在一个级别。
它们就是由政府等相关部门推出的官方App。“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我们也要紧跟潮流,为用户推出一些实用便利的App,不能太落伍,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普遍听到的说法。想法很好,行动也有,但如何令“官PP”有更顺风顺水的前程,还有很多事可做。
有点二的风格和标准的官方语境
在“应用汇”输入“噢粑粑-手机找厕所”,显示下载量为13.6万多次,输入“上海公厕指南”,则为126次;在“安卓市场”输入“上海地铁”,显示下载量为42万次,输入“上海地铁指南”,则为5万次;在App Store中输入“航旅纵横”,有2000多份评分,而“上海浦东机场”的评分则为0……
这是7月10日,记者搜索到的数据,后者均为由政府部门主导推出的“官PP”,从下载量和用户反馈来看,官方App和市场化App的差距非常明显。不过,某内部人士向《IT时报》记者直言,“我们并不关心下载量,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款应用,这就够了。”
“上海公厕指南”制作方南京爱西柚公司宣传人士钱小姐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制作的50多个App项目中,有近10个都是和政府部门合作,“不可否认,他们也越来越多地希望推出一些实用类型的App应用,但政府部门的性质决定了更倾向于‘面子工程’。就拿取名字来说,他们就绝对不能接受‘噢粑粑’这种有点二的风格,而是一定会选用‘公厕指南’这种官方语境。”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人们再也离不开手机和平板,这也的确令相关部门有些坐立难安,谁也无法忍受与社会大趋势的脱节。去年底,由上海市测绘院开发的“上海地图—大城区详图”App应用开始在iPad上提供下载服务。之所以会有这样一款App,是因为他们意识到,8元一份的纸质上海地图打开有4大张《解放日报》那么大,开车时、走路时,怎么可能方便查看?测绘院相关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透露,当初专门成立了6个人的团队,为了开发这套系统投入了几十万元成本,“研发人员的人工、购买设备等占了大头,毕竟是第一次开发App,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为此,他们还专门申请了两项专利,“我们也算有了一款自己的App,”至于下载量,并不在特别关注的视野中。
重开发,轻人气,似乎是“官PP们”的先天特质。而令App业内人士不解的,还有他们对开发者意见的“不感冒”。某App开发公司内部人士就告诉记者,“感觉他们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不会听开发者的意见,唯一的原则就是领导的要求最大,只要领导满意,一切都OK。制作过程中有一处细节,其实添加之后反而影响用户体验,但因为这是他们领导的意见,最后只能加上去。”
最好不用成立团队,后期也不用维护
某政府部门相关人士曾向记者吐槽,“我们内部又没有专门开发App方面的人才,搞一款应用出来,花了不少钱,交了不少学费!”事实上,对于一款成熟的App应用来说,开发只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后期大量的维护、更新、升级才是重头戏。
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信息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推出“上海公厕指南”,最初的想法就是,开发这款App最好不用成立团队,开发完成后,考虑到人工成本等因素,后期最好也不用维护,“因为如果每次都要更新、升级也很麻烦。”因此,第一期的开发,他们和制作方的合作模式是免费的。这款应用基于百度地图开放的免费接口,目前提供了上海全市8000多座公厕的地理位置查询,原则上来说,信息做到每年更新一次。至于会否出现指南上明明标示有“公厕”,实地却没有的情况,这位负责人也坦承,这类地理服务类应用的确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准,而且数据更新会有时间差,“一所公厕改建、移址或者拆迁时,光是从区里审批到上报至市绿容局就需要一段时间。”今年3月,这款应用上线后,尚未进行过版本升级,且目前也未有更新升级计划,制作方表示,“市绿容管理局并没有提出相关需求”,而市绿容管理局则表示,“这也只是一个过渡,说不定将来App也会没有的,到时还要接入微信使用呢!”
上海市测绘院搜集变更信息的方法,主要来源于本地报纸上刊登的市政建设信息,“上海地图—大城区详图”App跟随纸质地图每年两次的频率同步更新,但市政建设变化非常快,更新频次有时无法满足这种变化动态,“我们每天有人看报纸搜集信息,比如今天晨报或者晚报上刊登哪条路要开通了,看到这类信息就马上搜集起来,发送给后台数据库,更新到地图客户端去。”上海地图App开发完成后,原先的制作团队也已解散,目前只剩一个专职人员在做相关维护。
记者从高德地图数据产品部获悉,高德的几百辆采集车每天都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手机用户而言,需要的是除名称、地址、电话等更详尽的POI信息,所以也会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开放地图API引入大量第三方深度数据,比如我们已经跟大众点评、携程等相互开放API,接入美食、酒店等的深度信息。”相关人士说道。
被别人羡慕嫉妒恨的资本是什么?
爱西柚公司钱小姐告诉记者,原本他们为“噢粑粑”设想了很多商业模式,比如在应用中加入餐巾纸等品牌的广告条,或者是快餐店的优惠券下载等,但后来发现,推广、营销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做起来并不容易。
这些却恰恰是“官PP”所不用去操心的问题。测绘院相关人士透露,“社会化的App需要考虑商业模式,但我们属于公益性质,暂时并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在“上海地图—大城区详图”的页面下方也为广告条设置预留了空间,目前可以看到一些家居灯饰市场的信息,但这也只是为了丰富页面,告诉客户可以有这样的内容合作形式。
应用汇首席运营官袁聪向《IT时报》记者表示,不管是政府部门自己开发,或是外包给互联网公司去做,他都不看好“官PP”,“说穿了,推出这款应用,究竟是用来做什么?推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把一款App比作建造一栋房子,前期开发只是做了泥瓦匠的工作,至于买地、架构、施工、后期维护等等,缺一不可。”
在同类应用中,下载量和口碑都靠前的“航旅纵横”,之所以成功,被袁聪归结为其“半官方”背景,“要是纯粹官方性质,就不一定像现在这样做得好,光有数据垄断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市场服务意识,充分运用好这些数据。航空公司还没发布航班延误提醒,‘航旅纵横’就已经信息更新了,这才是市场化竞争。”
记者观察
大家共同卷起袖子,为我所用也为他人所取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政府部门机构都提到了数据库的优势,这正是天然优良基因,有着商业公司所没有的巨大宝藏。在充分意识到这座金矿时,某政府部门人士就“傲骄”地向记者如此说道,“只要数据在我们这里,开发App只是套个壳,找谁来做都一样。”
对此,机锋网内容总监梁华栋向《IT时报》记者表示,“官方PP”的价值正是在于应用上面所承载的信息,“政府部门推出的应用,往往是第一手数据资料制作而成的,或事关民生,或政策法规咨询等等。”他所考虑的是,政府部门提供基础服务,拥有对这些信息的掌握权,把这些数据做成标准化、公开化,然后让互联网公司利用这些数据去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这些信息不公开,其实是遏制了创新发展。
政府部门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库信息,这些恰恰是商业公司所渴求的,因为自行开发一套数据库成本代价十分高昂。但就目前来看,两者之间的合作模式尚未找到最契合的节拍。梁华栋举例,其实政府部门不用担心这些信息公开后会带来负面的效应,“就拿公交信息来说,商业公司做成的系统只会疏散人流量,不导致拥挤。
今年6月初,美国设立“公民黑客日”,有27个城市的政府机构对外开放数据,包括美国劳工部、人口普查局以及国家航空航天局等,软件开发者利用这些平时无法获取的数据创建了很多新的应用,被称为“大家共同卷起袖子,改善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数据库是一片取之不竭的坚实沙地,而App只是沙地上堆砌起来的城堡,数据公开如何有放有收,为我所用,也为他人所取,这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