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数码讯(刘鼎)微软最新一代平板Surface Pro已经于美国时间2月9号上市。然而,从近日国外媒体发表的许多测评文章来看,目前人们对它的评价却是质疑多过认可。为何倾注着微软心血的全力之作却无法得到肯定?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微软在追赶移动计算浪潮的同时,还没有摆脱PC时代的陈旧思路。Surface Pro虽然无法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却是微软顺应潮流的大胆探索。也许假以时日,Surface Pro的后续产品将会拥有无法估量的成长空间。
外观设计
外观上Surface Pro和RT非常相似,微软的“VaporMg”材质造就了它简洁而又成熟稳重的机身。只不过,由于Core i5处理器和其他内部组件的散热需要,Surface Pro内置了两个风扇,并采取了周边散热设计,这使得它变得比RT稍加厚重:其重量为907克、机身尺寸为27.5×17.30×1.35厘米。NeoWin的布拉德 山姆斯(Brad Sams)和TheVerge的大卫 皮尔斯(David Pierce)在他们的评测中都提到,这样的重量让平板模式下的Surface Pro几乎无法单手握持,就连双手把握站立时间长了也会有些劳累。
不过,就如辛皮在AnandTech的测评中表示,对Surface Pro厚度和重量的评价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他说:“固然,与搭载ARM处理器的常见平板产品比较,它明显厚重,但从超极本用户的角度来看则完全不同。在重量上,Surface Pro比11寸的MacBook Air和宏碁Aspire S7都要轻。”
显示屏
Surface Pro采用10点触控的10.6寸1920×1080分辨率IPS屏幕,在分辨率、亮度和色彩表现上都比RT增强许多,屏幕解析度达到了208PPI。虽然与iPad 4或者Nexus 10比较,Surface Pro的像素密度稍低,但无论从色彩还原度、表现力和屏幕亮度来看,它都达到了一流水准。国外科技网站AnandTech创始人安南德 辛皮(Anand Lal Shimpi)在他的测评中表示,Surface Pro的屏幕经过校准以后才会表现出真正的实力。他的测试结果显示,校准后在亮度、灰阶表现力、对比度等指标上,Surface Pro有着接近甚至超过iPad、Nexus 10的成绩。
但是,在10.6寸屏幕上采用高规格分辨率也带来了另一个副作用。Windows 8桌面模式下,文字和界面元素会相应变小,为此,微软将系统的默认缩放比例设为了150%。瘾科技(Engadget)撰稿人蒂姆 斯蒂文斯(Tim Stevens)在他的文章中反映,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然而某些应用程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缩放后的显示设置。Photoshop的界面图标变得稍显模糊,Chrome的按钮文字甚至出现了错位。Gizmodo作者凯尔 瓦格纳(Kyle Wagner)也提到,在运行《文明5》这款游戏时,其界面按钮会因为放大的缩放比与实际触控点出现移位,只有在回复100%缩放后才能回复正常。这意味着用户必须在两个不同的模式间来回切换。
硬件、性能
与去年8月上市的RT不同,Surface Pro搭载着全功能的Windows 8系统,借助x86构架的1.7GHz英特尔Core i5双核处理器,它不但在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还可以运行所有的Windows应用程序。在其他硬件规格方面,Surface Pro拥有4GB内存、64GB和128GB两种不同版本的内部存储空间,内置英特尔HD Graphics 4000整合图形芯片,采用前后双摄像头配置,两者均可采集720p半高清视频信息,支持802.11 a/b/g/n四频段Wi-Fi和蓝牙4.0无线连接,还有全尺寸USB 3.0接口、DisplayPort、microSD扩展卡槽、罗盘、陀螺仪、光线感受器、加速感应器等一系列主流超极本或平板的常见设计。如同纽约时报记者大卫 波格(David Pogue)所言:“在Surface Pro的平板外衣下,有着完整的Windows PC身躯”。
性能上,国外科技网站LaptopMag作者迈克尔 普罗斯佩罗(Michael A. Prospero)的测评结果是,Surface Pro完全可以和市面上同规格的超极本媲美。其PCMark 7测试分数不仅高出宏碁W700、惠普Envy X2,也超过了超极本产品的平均水平。BusinessInsider作者史蒂夫 科瓦奇(Steve Kovach)则对Surface Pro极短的冷启动或唤醒时间印象深刻。
配件
与Surface RT一样,Pro可以使用微软独家的Touch Cover或Type Cover键盘底座。它们与Surface Pro的内置支架配合,可以让其成为一款类似超极本的设备。由于Surface Pro可以运行数量庞大的传统Windows应用程序,Ubergizmo的胡伯特 阮(Hubert Nguyen)和TheNextWeb的阿莱克斯 威尔海姆(Alex Wilhelm)都在他们的测评中明确表示,键盘几乎是Surface Pro不可缺少的配件之一。然而,无论是Touch Cover还是Type Cover都不随设备一同提供,消费者必须另花119美元(约合742元人民币)或129美元(约合804元人民币)单独购买。而且,辛皮和皮尔斯提到,由于Surface Pro的内置支架位置固定,Touch Cover或Type Cover并不如真正的超极本那样稳固,设备几乎只能在摆放桌面这样的水平位置下使用,这给平时习惯了“膝上型”姿态的用户带来了不便。
此外,微软为购买Surface Pro的用户免费配备了一支压感笔。它不仅可以在专业人士使用Photoshop等作图软件时发挥作用,还可提供鼠标右键点击、擦除OneNote笔记元素等功能。包括辛皮、瓦格纳和皮尔斯都认为,这一设计创意独特,在特定的人群中可能很受欢迎。但他们中也有人提到,由于这只压感笔依靠磁性附着于Surface Pro的充电接口处,连接并不牢固容易掉落,在设备充电时也没有其他地方收纳,因此可以预见其遗失率可能会很高。
软件
Surface Pro可以运行包括Photoshop、Adobe Reader、iTunes、Office等在内的传统Windows软件,这是其主要卖点之一。借助这一优点,用户可以在数量有限的Windows 8应用商店以外拥有更多的选择,商务用户和设计师等人群也可毫无顾虑的使用Surface Pro进行移动办公。
不过,如前所述,Surface Pro小尺寸高分辨率的屏幕、150%的默认缩放比例都给使用传统Windows软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显示元素较小,使用触屏进行操作会变得非常麻烦,而非默认的缩放比则使某些软件的内容变得模糊。斯蒂文斯最后的出的结论使,用户只能在缩放比例和屏幕清晰度之间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折衷方案。此外,皮尔斯还指出,虽然Surface Pro以适合办公用户作为宣传亮点,却没有像去年10月上市的RT一样,在系统中预装Office 2013。在随附的一个月Office 365体验期结束后,用户必须自行付费购买Office办公套件。
电池续航时间
几乎在所有国外媒体的测评中,都一致指出电池续航是Surface Pro的重要缺点之一。来自AnandTech、BusinessInsider、瘾科技、TheVerge的结果显示,Surface Pro的续航时间一般在3.5小时至5小时之间,平均值为4小时左右。无疑,这与iPad等市场主流平板产品想去甚远,只能说勉强达到了超极本的平均水平。
辛皮认为,未来微软可以考虑采取更为低功耗的处理器来解决这以问题。但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英特尔Hawell处理器需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会正式上市,因此用户只能期待Surface 2 Pro之类后续产品会带来更好的表现了。
结论
对于Surface Pro的定位上,Gizmodo的瓦格纳和纽约时报的波格不谋而合:它是一款有着平板外表的Windows PC。但是,如同AllThingsD著名撰稿人莫博士(Walt Mossberg)在他的测评中所说,Surface Pro不但是一款缩水的平板,还是一款缩水的超极本。从电池续航时间上来说,它无法与iPad等搭载ARM处理器的主流平板产品媲美,从适用环境和软件表现来看,它也不能与联想IdeaPad Yoga 13等超极本相提评论。
此外,如同TheVerge的皮尔斯指出,以售价899.99美元(约合5604元人民币)的64GB版Surface Pro为例,在同等价格下无论是平板产品还是超极本,消费者都拥有更好的选择。从易用性来看,Surface Pro需要搭配Type Cover或Touch Cover才能获得较为完美的用户体验,而这意味着消费者还需要额外付出742或804元人民币的代价。最后,办公用户们在耗尽为期1个月的Office 365体验期之后,可能还需要付费购买微软的Office 2013办公套件。
如此一来,Surface Pro似乎竞争力低下,无法成为一款改变市场格局的产品。但是,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微软追赶移动计算潮流的努力与决心。在平板、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大行其道的今天,微软无疑迫切希望追赶苹果、三星等公司的步伐,以免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
然而,如波格所言,过去几十年来,微软一直依赖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作为盈利的主要手段,在Surface Pro身上,我们看到的也是经典的“WinTel”联盟组合,其硬件规格也确确实实是一台完整的PC,设计也处处迁就Office办公领域。从中可以看出,微软依旧无法完全抛弃过去PC时代的传统思想,就连他们的最新Windows 8操作系统,在动态磁贴和Charm工具栏的背后,也仍然是过去的桌面环境。
Surface Pro并非毫无优点,它在平板与超极本之间开辟了独一无二的空间,在Type Cover、压感笔、屏幕等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随着Windows 8应用商店中上架作品的逐渐增加,软件开发商对于高分辨率屏幕及触控操作理念的逐渐理解和适应,Surface Pro乃至触屏超极本、变形本的表现也必将逐渐改善。毕竟,苹果OS X的成长也经历了12年的成长过程,搭载视网膜屏的新款MacBook Pro推出时也曾面临应用支持匮乏的局面。
不过,也许微软需要更为深刻的反思,也许他们需要作出像当年Windows抛弃DOS内核一样的大胆革新。我们相信,微软不会成为第二个柯达。也许假以时日,Surface Pro的后续产品将会拥有无法估量的成长空间,微软也会再次屹立于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