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马云知天命:固执坚持不动摇

温总理点名相邀,让“电商教父”马云的这个年关又添新的桥段。 在此前后,无论是B2B业务私有化、内部系列大重组、CEO卸任消息,还是阿里巴巴上市即将提速传言,都让马云这个原本就不低调的IC大佬一次次处在了聚光灯下。 其实马云最想做三件事:“第一,健康的股东结构——马云能做到,我是个怪人,非常固执,坚持不动摇;第二,我想发现最好的人才,训练他们,培养 他们,以前我是老师,今天依旧是老师,让他们比我更棒;第三,维护价值体系。这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三件事,我集中精力要做的事。” 总理点名 “信息化不仅改变生产方式,而且改变生活方式,将会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我们要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为不同类型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这关系着未来。”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马云的一段表述。 1月24日至29日,温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而与其他各界参与讨论人士不同的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是被温家宝总理点名请来的。马云给总理的建议是,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升到国家战略,并呼吁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对民企不能开而不放。 早在2010年时,马云已经与温总理有过交流。当年6月25日,温家宝到阿里巴巴集团杭州滨江园区,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当时马云向温总理汇报了阿里巴巴集团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及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创新思路。 “第一个目标,未来十年我们要为一千万家小企业解决一个生存、成长、发展的平台;第二个目标,我们要为全世界解决一亿就业机会;第三个目标,我们为十亿人打造网上消费平台。”马云当时对温总理如此表态。 温总理当时对马云以及阿里巴巴集团的评价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和一个有理想的企业,都有一个不屈的灵魂。‘阿里巴巴’为青年人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可能很小,但穿过这扇门,前面就是光明的坦途,要坚定不移地走过去。” 如今,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具体发展目标提出:电子商务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 马云被总理点名,显然是由于阿里系当下在国内电商行业的龙头地位。无论是B2B、B2C抑或C2C,甚至还有第三方支付,阿里系的龙头地位目前还无法替代。 B2B、B2C业务,根据易观发布的2012年Q3数据,阿里巴巴分别以47.4%、45.1%的市场份额高居老大。C2C上,阿里市场份额更是惊人。来自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2012年Q3的数据显示,2013年Q3,阿里系的淘宝网市场份额高达94.53%,处于绝对领先者。 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上9点50分,阿里旗下的淘宝网和天猫的总交易额已经突破10000亿元,相当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 “电子商务今天一万亿只是刚刚开始,现在所做的只是对传统零售渠道的变革,未来三年五年,将进入生产制造的变革,直到影响生活方式的变革。”马云称。 “电商教父” 就在大家对阿里系2012年的“疯狂”还没回过神之时,2013年开年,马云又做出惊人之举。 “我将在2013年5月10日,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将全力以赴做好集团董事局主席全职工作。”1月15日,马云的一封内部邮件震动整个电商行业。 马云出生于1964年10月15日,虽然还不到49岁,但也即将步入中国人传统的“天命之年”。 “我原来计划45岁退休,不是因为我想享受生活,而是因为年轻人比我更聪明,如果他们能挑起这副担子,我为什么还要做?我一直在发掘和培养这些年轻人。”2012年6月,马云如此对外表述。 1999年,35岁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B2B电子商务平台,随后又创办了定位C2C业务的淘宝网、立足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宝。 对于其未来的工作,马云在内部邮件中介绍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将主要负责阿里巴巴董事局的战略决策,协助CEO做好组织文化和人才的培养,并将会和大家一起加强和完善阿里的公益事业。” 回看2009年前后,马云与雅虎因股权纠葛产生的一系列冲突,也许从那时开始,马云就已经萌生退意,而后其一系列动作,其实就是为了如今隐身幕后作铺垫。 阿里与雅虎的故事起于2005年8月,当时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以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约4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双 方约定从2010年10月开始,雅虎的投票权将从35%增加至39%,并有权委任第二名董事会成员,而阿里巴巴管理团队的投票权将从35.7%降为 31.7%。 随着2010年10月这一时间点的到来,马云与雅虎之间开始发生关于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权争夺战。 经过多次博弈,双方终于在2012年5月21日达成一致,阿里将动用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阿里集团优先股,合计71亿美元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集团股份的一半。 交易完成后,阿里董事会维持2∶1∶1(阿里巴巴集团、雅虎、软银)的比例。至此,喧嚣多时的阿里股权纠葛尘埃落定,马云重拾阿里掌控权。 这其中对外还有两个插曲:一为支付宝股权转移;一为阿里B2B业务私有化。其中前者引发的反响不亚于雅虎股权回购。 2011年5月10日,雅虎公司披露,在一项战略合作计划中向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10亿美元很可能已经受到后者向CEO马云转移支付宝所有权一事的严重损害,具体为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移到了马云控股的一家新公司。 此纠纷中马云备受质疑,好在此事揭开两个月后,阿里巴巴集团、雅虎和软银达成和解。 B2B业务私有化作为另一个插曲发生于2012年初。当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向上市公司阿里巴巴B2B提出私有化要约,其最终回购价格为13.5港元,与2007年底上市招股价持平。 大重组刚刚开始 据悉,阿里集团2011年提出,从2012年开始的三年内实施“One company”和“修生养性”战略。其中,“One Company”计划将推各个子公司业务的打通、协同。 “局部的小调整已经没有办法对B2B进行根本性的完善。”马云在内部邮件中解释私有化的原因,“正是出于以上的思考,出于对B2B股东负责,促使我们下决心把B2B私有化,对业务进行全面的调整、改革和升级,以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 在理顺了外部的一系列关系后,马云开始内部调整。去年7月进行了首次重组,阿里内部称“七剑”重组,将原有的子公司制调整为事业群制,把当时的 子公司的业务调整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ICBU)、阿里小企业业务(CBU)和阿里云7个事业群,并建立统一的数据。 不过这只是开始。就在今年1月10日,马云对外表示将卸任CEO前五天,阿里宣布,进行13年以来“最艰难”的大重组,“化整为零”,将阿里系由原来的7个事业部变为25个事业部。 “这是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马云在1月10日大重组的内部邮件中如此感慨称,“这不是一次我们看见了问题的变革,也不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变革,而是我们对未来理想的实施,更是因为我们在走没人走过的尝试。” 他解释称:“本次组织变革的一个方向是把公司拆成‘更多’小事业部运营,我们希望给更多年轻阿里领导者创新发展的机会。” “阿里立志发展102年,我们还有88年要走。没有健康、良好的年轻人接班制度,我们很难想象我们会走到那一天。今天只是我们未来N次领导者轮 岗换班中的第一次。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有这样的能力、实力和责任做好接班人制度的建设,而且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能力。”1月15日,马云宣布要卸任CEO时 如此表示。 对于阿里系的未来领导者,他描述称,“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今年,阿里绝大多数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领导者将会退出管理执行角色,我们将把领导责任交给更年轻的同事们。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塞班系统“死亡” 诺基亚时代彻底结束
  2. 2联通技术人员单价1万倒卖信息 内部管理机制受
  3. 3霸王合约机难省钱 不开发票维修遇困
  4. 4工信部否认叫停抢票插件 强制叫停于法无据
  5. 5三星因价格垄断被罚 “最高罚单”缘何被疑成
  6. 62013年影响小企业的七大技术发展趋势
  7. 72012年9大不靠谱预测:科技大佬占7席
  8. 8数字化如何影响全球消费者行为
  9. 9三星设备惊现漏洞 或使手机变砖块
  10. 10中移动收回尾号888的手机号称其属于“国家优
  1. 1国产手机品牌被曝预置“吃费程序” TCL、天语
  2. 2CES 2013辣评:智能手机齐斗艳 拼屏拼核拼人气
  3. 3数字化如何影响全球消费者行为
  4. 4北京拟推手机实名制管理规定
  5. 5汽车导航打假:飞歌、图音、科骏达涉嫌侵权
  6. 6长城电脑毛利率半于同行 子公司大客户破产
  7. 7三星设备惊现漏洞 或使手机变砖块
  8. 8无着快件私卖疑云再度暴露快递业内控乱象
  9. 9三星LG吃天价垄断处罚 难撼面板业格局
  10. 10塞班系统“死亡” 诺基亚时代彻底结束
  1. 112月投诉统计分析报告:网络购物亟待规范
  2. 2京东再出安全事故 用户账号莫名被盗
  3. 3中兴手机主板有“缺陷” 新机换5次仍有问题
  4. 4淘宝双十一不仅仅是超售
  5. 5美素佳儿2段金装奶粉里有红色异物
  6. 6盘点2012年度全国十大消费热点投诉
  7. 7家电、电信业投诉成2012年度消费者投诉重灾区
  8. 8锐志刹车失灵出车祸 厂家称刹车没问题
  9. 9东风悦达起亚智跑新车导航黑屏
  10. 1011月投诉报告:软件问题成为产品质量“软肋”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2 京ICP备120045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