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夏普中国上海区域的一名渠道经理黄先生(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曝料称,夏普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情报通讯本部(手机业务)整个部门正在进行裁员,且事先并没有任何通知和征兆。
《每日经济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1月20日,夏普中国公关室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确认了裁员的信息,“主要是因为我们与鸿海在手机方面达成了一些合作,所以有70多人涉及到调整。如果不接受这个协议的人员也会采取调动岗位和其他方式,但是手机业务并非全部剥离,我们今年还会推出新款智能手机产品。”
据悉,2005年,夏普手机曾退出过内地市场,后来伴随Android平台及相关智能手机的兴起,于2009年借助移动互联之势,其宣布高调回归。然而,4年来,夏普手机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错失智能机时代的发展良机,反而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用裁员的手段来应对调整。
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夏普犯的错误是日资企业的通病,即没有正确审视科技的步伐和方向,从而失去了市场。
销售人员被裁撤
据悉,黄先生于2009年加入夏普公司,在今年1月18日与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据他透露,此次裁员人数达80多人,均为销售人员,其中70多人已经签订了协议。最高峰的时候,夏普中国手机业务的销售人员约有200多人。
作为一名老员工,黄先生见证了夏普手机的兴衰。他告诉记者,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夏普手机因为旋转屏这一独特的设计广受用户青睐。2009年,在他主管的上海区域内,迪信通手机卖场当时包销夏普9010和9202C两款手机,每月销量能达到三、四千台。但好景不长,由苹果智能手机掀起的产业浪潮很快将夏普淹没。2012年10月以后,夏普手机在上海苏宁卖场的月销售额仅有四五十台左右。在他看来,今天的没落与夏普在产品研发方面过于保守,且没有意识到智能手机时代的变化,不愿投入太多研发成本有极大的关系,“销售额除掉成本后,根本不可能承担销售人员的成本,裁员是必然的选择。”
截至发稿时,夏普中国官方并未向记者证实上述销售数据,也未透露真实销售额。
与富士康合作遇阻?
夏普中国公关室相关人士表示,富士康在以8.09亿美元投资获夏普10%股份后,夏普和鸿海又在中国与夏普手机业务进行了新的合作,“手机的研发和生产由他们来负责,我们提供品牌和销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