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联姻,不仅要解决整体经济大环境衰退带来的业务问题。两家的合并具备互补性质
黄远
在中国软件外包领域,东软集团一直独霸多年,但随着文思(VIT.NYSE)和海辉(HSFT.NASDAQ)完成合并,行业格局发生改变。二者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文思海辉市值达到6.49亿美元,员工数超过2.4万人,一举超越东软,成为中国最大的离岸IT服务供应商。
业内人士认为,文思、海辉两家公司均在美国上市,但市值并不大,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类似公司作为收购对象,而两家合并能够形成规模优势。文思海辉董事长(原文思前董事长兼CEO)陈淑宁也曾在文思内部邮件中表示:合并为对抗国外同行。
两者联姻,不仅要解决整体经济大环境衰退带来的业务问题。从客户分布、区域类型来看,两家的合并具备互补性质,如两家企业共同客户只有华为、微软、花旗,诸如IBM、诺基亚、HP客户都是互相补充;业务类型看,两家也存在互相推动的空间。根据双方2011年年报,R&D服务给文思贡献收入占52.2%,IT服务贡献43.6%;R&D则给海辉贡献38.9%,IT服务贡献61.1%。
对于软件外包处于低端的卖人头模式,文思海辉的高管一致认为,这是服务客户的基础,如若只有高端的咨询,那么在经济周期来临时很容易失去客户。在他们的眼中,外包是“现金牛”,而处于高端的咨询恰似“明星”业务。在其未来规划中,已经将咨询、产品与解决方案、外包三个层级的业务模式合并到一起。
不仅限于此,文思海辉合并事件也拉开了中国软件外包的整合序幕。2012年加入并购行列的还有其他企业:8月19日,另一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博彦科技宣布以4倍溢价收购大展,看中的是后者的日本业务与客户;今年1月华为与中软成立合资公司,8月华为与软通动力成立合资公司。
事实上,任何合并都面临1+1是否大于2的考验。抱团是否一定能够取暖呢?中国软件外包行业还有待2013年验证。
海尔收购斐雪派克:全球白电“东风西渐”
意味着海尔的品牌不仅要走出去,在海外市场生根,还要进入主流渠道,成为国际主流品牌
王珍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成了中国企业借船出海的大好时机。2012年9月至11月,海尔用两个月时间,花了约7.66亿美元,增持斐雪派克80%的股权,从而全资拥有了这家新西兰最大的家电制造商。
这是继2011年斥资1.28亿美元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和东南亚的冰箱、洗衣机业务之后,海尔在发达国家市场又一起成功的并购案,意味着中国家电品牌在全球范围崛起。
斐雪派克创立于1934年,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同时上市,是新西兰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2012财年总收入为10.38亿新西兰元,员工将近4000人,生产基地分布于新西兰、美国、意大利、墨西哥及泰国。2009年海尔已参股斐雪派克约20%的股份。
海尔白电集团总裁梁海山表示,斐雪派克有高水平的研发能力, 本次增持所带来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以及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本土市场的理解和管理能力,将助力海尔更深层次实现本土化的研发,更好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梁海山说,斐雪派克将保持独立运营和当地管理团队。“我们将继续发展斐雪派克业务和品牌,并将支持斐雪派克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高端品牌。”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斐雪派克的问题在于全球开拓不足,而海尔缺乏高端品牌,但全球开拓能力强,正是这样的互补性优势促成了此次收购的成功。
张瑞敏希望,海尔收购斐雪派克达到一种复合效应,不仅仅是高端品牌的保留和发展,而是更多地利用300多名高端研发人员,不断产生颠覆性创新,在世界上产生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