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掉下个林妹妹当然值得开心,但如果天上突然掉下了几千万个包裹呢?
“双十一”的电商狂欢刚刚过去,“双十二”的硝烟已开始弥漫。文颂还记着去年第一次被推到天猫物流事业部“双十一”项目负责人位置时,他只用一个词形容当时面对众多订单和包裹的感受,“恐慌”。
不过两个“双十一”的磨练,文颂发现自己已经淡定多了。今年“双十一”当天仅天猫就产生了191亿元人民币销售额,远远大于美国的零售市场,消费者的访问次数今年达到了2.2亿(去年8000万),产生的包裹数量是在7000多万。
对数据的深挖,对过程的有效管理,让包裹的“最后一公里”走得“相对从容”,也是文颂淡定的原因。
“准备阶段,我们就只做两件事。”文颂在运联传媒主办的“2012最后一公里论坛”上说,第一件事,就是将有效的数据告诉每一家快递公司,让其清楚在“双十一”当天每一条线路上可能产生多少订单,并且将之分配到从11月11日一直到11月20日。
天猫给出的数据,是建立在了解报名商家的备货情况、发货情况,了解消费者的布局,以及对比去年商家发货速度和商家发货情况等之上的分析,文颂解释说,最后形成了2860条线路的数据表,分三期发给各快递公司,让他们能够及时准备各线路上的容量。
有这样的准备,快递公司的线路容量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扩容。比如一个快递员过去一天送七八十单,拿到了相关数据之后,预计“双十一”过后的一天可能需要送400单,那么就要进行工作任务的调整了。
第二件事,就是帮助快递公司和商家提升沟通效率。此前天猫跟九家快递公司达成了战略的合作,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信息的透明化。“双十一”之前,天猫将所有报名的商家提前给到快递公司,让快递公司提前进行沟通,使其跟商家有更好的资源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