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购网站关闭或者无限期暂停营业之后,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合作商家都有可能面临损失,不是已付费的团购券无法使用就是已经开展的业务无法到款。
针对这一情况,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吴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和商家的维权是后话,如果团购的模式是消费者给网站付费,网站再去跟商家结算,那么网站就涉及非法金融,变成结算中介,不符合目前的管理规则,这是要监管部门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搁置行业普遍存在的支付合法性界定问题,针对与24券“休假”相关的问题,消费者和商家应该如何维权?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许多奇表示,由于消费者团购涉及的金额比较少,发生无法使用团购券的时候,消费者可以先靠自己的力量和商家和解,或者寻找相同遭遇的消费者到消协登记,让消协帮忙维权,如果严重到侵犯了自己很重要的权益或者金额巨大,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商家来说,涉及的金额可能较多,许多奇建议商家可以寻找相同遭遇的商家提起共同标的诉讼,一起去法院登记,请求法院合并审理,以节省成本并起到作用。
也有律师表示,团购网暂停网站运营涉及到消费者、合作商家的权益保障问题。对于消费者已经付费的团购券,网站有责任确保可以使用,否则构成违约。消费者对存在网站注册账户内的资金拥有所有权,有权随时提现。24券停止运营导致消费者不能正常提现,这涉嫌侵犯消费者财产所有权的行为,应该依法返还财产,并支付其间产生的利息。
提高素养,防患未然
自团购网站在中国发展以来,行业的洗牌一直在进行。业内人士认为,团购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公司经营不善而转型或者关闭也是正常现象,经营不善而关闭并不等同于就是不良网站。
O2O消费专家、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企业需要对与其发生过交易行为的消费者负责,在自身业务转型的同时,做好消费者服务的善后处理,一部分团购网站在关闭后对消费者采取‘不通知、不退款、不回应’的态度给整个行业带来污点。”
为了让消费者能在团购生活中避免危机,将损失降到最低,胡琛向消费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尽量选择全国型大站或者当地口碑好的垂直站,对新冒出来的网站要提高警惕。
二、理性消费,下单切忌盲目,通过导航站论坛等方式与其他网友交流询问,看看是否已有投诉纠纷发生。
三、不要迷恋价格,低价可能误入陷阱。消费者不要被价格和折扣所迷惑,下单前仔细阅读消费规则,确认商品优惠券或折扣券几个重要信息:有效期、营业时间、限用人数、是否有其他使用限制或是附加消费。
四、尽量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尽量选择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防消费诈骗。
五、消费记录要保存,方便未来维权。要保留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并保存商品宣传的网页,注意保存相关消费凭证。一旦发生纠纷,最好联络所有参加团购活动网友采取集体投诉的方式来维权。
团购网站在中国发展两年多来,消费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团购网站在售后退换机制上的改善。胡琛表示:“从最初的团购产品不换不退到现在推出的7天无条件退款、过期未消费及时退等政策来不断迎合和跟进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具体消费中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商户、团购站、消费者都需要经历一次次的实例来彼此熟悉磨合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