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德勤发布《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报告称,尽管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吸引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企业纷纷布局。预计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的产业热点,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手段。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增长强劲,据央行数据,201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达1.45亿户,比2010年增加近六成。德勤对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逾百家机构调研发现,三分之二的公司已经制定了移动支付战略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还有逾二成的公司制定了战略但尚未提供服务。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王鹏程认为,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缺少标准、政策不确定等因素,整体普及率还比较低,多数移动支付业务与产品还处于试商用阶段以及产业链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整体上来讲还处在探索期。
报告调查显示,当前中国的移动支付中,远程支付领域相对发展成熟,推出了面向大众的成熟产品,如手机支付宝等;近场支付领域的发展就显得相对缓慢,仍以金融机构、运营商和行业企业的城市商业试点的推进为主。未来三年,近场支付、远程支付的普及率会进一步提高,近场支付有望成为主流支付手段。
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王鹏程认为,金融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以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主,可以整合利用现有的金融网络、清算系统、客户及商户资源,但对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弱。反之,运营商模式对终端用户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较强,但缺乏商户资源。第三方支付在用户和线上商户资源上具有优势,但线下商户资源不足,对终端设备制造的影响力也有限。
“受各方利益和资源争夺影响,各种模式都面临诸多挑战。”王鹏程说,合作开放式的商业模式应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其中金融机构和运营商合作模式成功可能性最大。他建议产业链各方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探索相互可能的合作,整个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的建设应该以融合各方的商业模式,不断更新的规范和持续的平台整合为主线有序推进。(记者王胜先 何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