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的本质,其实是消费者也就是人的升级;因此,企业转型或产品升级的前提,首先是要研究市场中的人,然而才去生产对应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共识:消费主力变了尽管并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中产阶级概念”,但是,从不同收入水平上划分,这一阶层的人数数以亿计却是公认的:有人说是3亿,甚至有人声称超过7亿。尽管具体统计人数跳动很大,但是这一阶层通过展示在国内外令人惊叹的消费能力,以活跃而超强的购买力,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同时影响着消费指数的走向。这一点,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均已形成共识。
第二点共识是:以年龄段划分,年轻人无疑是如今消费的主力军。无论是80后、90后甚至00后,消费驱动经济的实力派,集中在年轻一代。
举例说,有机构统计出的2017年健身行业大数据显示:全国会员平均年龄为31岁。但他们又很宅,会在闲暇时间沉浸于兴趣,连吃饭也会通过外卖解决,艾媒资询数据显示2017外卖市场规模达到2045.6亿,且其中有近半的订单发生在周末或假期。
第三点共识,是发现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多样化或者立体化,产品的实用属性越来越不被看作是第一考虑的要素,而是包括产品的功能、形式、形象、个性等综合因素。这就意味着企业面对的市场变量增加数倍,因此,把握这种消费力量的难度系数增加了,过去的好产品卖不动了,企业被”跨界的对手”
打败了。凡此种种,形成了企业新的共识:如何才能在个性化的年轻人群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市场焦虑:考验企业综合实力企鹅智库数据显示,如今消费者在决策时,价格、质量、个性体验是他们最看重的三个因素。由此可以看出,除了价格和质量因素外,对消费体验的看重,是消费新生代明显的人群特征。
为此,有研究认为,企业要把握新的消费潮流,根本上还是离不开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在产品设计上,树立新的理念。在产品功能上,基本的质量标准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因此,必须要有更加人性化的功能创新;在产品形式上,要针对年轻消费者心理,设计要简约有“颜值”,细节之处体现质量水平。要符合他们的审美水平;在产品个性上,要符合消费者的人格定位和情感诉求。
简单说来,目前的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质量要求,他们有着因社会心理因素而产生的消费心理。市场上那些销售的“爆款”产品,很多都是抓住了这些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所以,过去那种单纯埋头抓产品质量和“性价比”的企业,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业绩并不理想。
例如,有的企业产品质量好,性价比合理,然而,如今的年轻消费者却另有想法,因为有一些产品并不能一味地”挑便宜“,在年轻人的消费文化里,有时价格本身就是购买原动力所在,它能证明你的个人品味和社会价值,是一种时尚的”圈子文化“。
而另一方面,也并不是价格越高越吸引人,毕竟这些年轻的消费由于房贷、孩子或自身发展的需求,仍会考虑实际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从整体上顾及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自尊。
品牌的溢价导致年轻消费者似乎”并不在意品牌“,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没有满足他们心理上的性价比。然而在这一点上,高端品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市场就在那里,它考验着企业的综合能力,需要企业学习新的社会化营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