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未来的质量观

2018-03-01 11:08:55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梁志高    点击:

  按照传统质量的划分,产品质量是指企业生产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出合格产品;服务质量是服务性行业按照一定的标准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但如今,有关质量的概念和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互联网改变了产业的边界,而消费者正在拓展质量概念的外延。

  新时代消费者的质量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消费市场需求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优的阶梯式发展。在初级阶段,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有”,能买到就是满足,商品的质量标准核心在实用功能。

  如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商品的实用功能属于最基本的质量需求,人们需要更细化、更高级的商品功能和消费体验。

  1月18日,苏宁联合艾瑞等第三方权威机构发布了《2017年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其核心观点认为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中国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从未如此强烈。

  报告称,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113美元,首次突破8000美元大关。

  在欧美和日本市场,这一数字往往意味着消费层次的跃迁。中国或许更是如此,伴随着人类史上最庞大的中产阶级崛起,他们愿意花更多钱,为自己向往的生活买单。《2017年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显示:“2017年中国消费者对购物的态度:从满足刚需,到现在愿意为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付更高的价值”——这意味着,商家必须尽快作出反应。

  消费升级将如何影响厂商如今的智能手机已脱离一般意义上的“刚需”属性,它早已不再是一个通话工具,而更像是人类大脑的“外延”,单纯意义上的“性价比”,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它的期待,这实际上就是质量外延的拓展。

  根据艾瑞调研,早期消费者看重的‘促销力度’影响力出现明显下降,用户更加看重新科技和功能、品牌知名度、品质感。这一结论对于手机厂商的启发十分明显,作为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之一,人们对手机的质量要求,远不是“经用经摔”那么单纯,而是希望厂商能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提升整体品质和消费体验。

  另有权威机构认为,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超过3万,消费潜力巨大。在这一发展阶段,小家电正好成为这一阶层的生活标配,国内一些新老品牌也顺势而为,拓展小家电产品线,通过提升产品设计感和品质感,同样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个性化需求提升质量标准大数据报告提供的另一洞见是,除了品质感和品牌外,消费者对“个性化匹配”愈加看重。也就是说,对品牌商来说,了解不同人群的真实喜好和购物习惯,为不同人群定制产品和服务变得日趋重要。

  而当电商成为消费者获取品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这种趋势也意味着,品牌必须更加珍视电商的消费数据,推出瞄准精准人群的定制化产品。

  苏宁开放的大数据平台,得以让品牌根据电商收集到的消费数据,如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购买差异,用最低成本了解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在产品研发,营销,供应链管理及配送等各个环节,完成精准的升级迭代,最终让整个零售行业变得更具智慧。

  实际上,消费个性化和产品定制的市场演变,正在逼迫企业改变传统质量观念,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产品标准甚至有一种”计划经济“和”统一供应“的影子。随着科技进步,一人一标准甚至也将成为可能;而企业传统的质量观,其重点必将从生产转向对人——消费者的了解和服务上来。

标 签: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8 中国质量万里行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