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6203万人次: 上半年中国出境游数据发布

2017-09-07 11:47:01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姜子尘    点击:

  国家旅游局直属研究机构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携程旅游近日联合发布《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者报告》:中国上半年出境旅游的人数达6203万人次,增长5.1%。因私普通护照比例占10%。中国公民持有普通护照拥有出境旅游免签或者落地签入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65个。

\

  理性旅游消费已经占据主流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经过近1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出境旅游市场正在进入中低速稳定增长的新常态。中国旅游消费的主流人群——工薪阶层,从早期的海外旅游习惯中的买买买已经逐渐改变成具有一定实质内容的旅游,理性旅游消费已经占据主流市场。不管是在住宿、餐饮、购物,还是在文化情怀的消费模式下,很多境外消费的人群都是喜欢一站式服务,这样既能够省去不必要的精力而且还能够省去中途的过多变数,稳定又踏实,具有深度和目的性的旅游已经被广大旅游消费者所接受并且被广大旅游人员所采纳。随着理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占据传统旅游消费中的购物消费已经逐渐下降并且已经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而购物消费的下降已经对整个旅游行业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旅游已经走入了“旅游升级”的新阶段,游客愿意增加支出购买更优质的旅游产品,出国的目的也从观光旅游转向享受海外优质生活环境和服务,包括气候、空气、物价、商品以及教育和当地人的素质(国家形象)等。每年至少一次出境旅游,将成为我国中产阶层的新标准。

  国际旅游顺差进一步扩大。

  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62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的5903万人次增长5.1%。同期我国接待入境游客6950万人次,入境游客数量超过出境游客数量747万人次,国际旅游收支持续保持顺差。相关报告预测,2017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花费将在去年1098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而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旅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整个旅游行业当中,不管是出境旅游还是国内游,采用互联网移动终端进行预订已经占据传统旅行社买票的绝大部分。线上订票的方便与便捷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在线旅游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成为我国游客查询、预订的重要渠道。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有来自100多个国内主要城市的数百万旅游者,预订携程跟团游、自由行、邮轮、当地玩乐等度假产品与业务,到达全球130多个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我国大型旅游公司比如携程等也在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等地布局投资,以服务中国游客。

  2017年中国国人持有护照的含金量逐渐提高,全球对中国游客的态度得到明显改观,这就意味着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达153个。根据外交部门的统计,截至7月11日,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入境便利化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增加到了65个。

  包括10个可互免普通护照签证、16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39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欧洲的塞尔维亚、黑山等也开始对华免签证。

  到目前为止,中国因私有效普通护照持有量已经达到1.2亿本。

  也就是说,这样的数据占据全国整体人数的十四分之一。但也意味着90%的中国人还没有进入出境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依然潜力巨大。

  “新一线”崛起:

  无需再去大城市办签证和出发惯例上,上海、北京、广州是中国三大出境旅游大城市,由于经济的原因,国内出境旅游的绝大部分人数都集中在北上广。但随着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新一线”城市为出境旅游市场贡献了最大的新客群,他们的消费能力已经比肩一线城市。

  根据携程上半年百万规模的出境自由行、跟团游的服务人数,报告整理了“2017年上半年前20大出境旅游出发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南京、武汉、天津、重庆、厦门、长沙、昆明、西安、沈阳、哈尔滨、南宁、福州、青岛、宁波。

  出境旅游人数前20个城市与往年同期相比,前三个毫无疑问没有任何变化——北上广,去年第6名的成都上升到第4名。

  深圳下降一名排名第5。其他上升的城市还包括武汉(第9名上升到第8名)、长沙(第13名上上升到12名)、昆明(第16名上升到13名)、哈尔滨、南宁等。

  哪些城市的市民平均花费最高?

  国家旅游局信息:“上半年消费旅游城市”分别是:苏州、北京、上海、贵阳、沈阳、西安、长春、大连、青岛、温州、济南、郑州、昆明、无锡、宁波、合肥、福州、哈尔滨、南京、杭州。江苏苏州以7123元位居第一。北京以6778元排名第二,上海6760元紧随北京位居第三。第四至第十名则基本上被二线城市占据,包括贵阳、沈阳、西安、长春、大连、青岛、温州。江浙富裕城市、北方老牌工业城市、西部核心城市都进入出境游消费力榜单。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出的数据分析,进入前20名的城市中,除了一线城市,其他可以称为出境游市场的“准一线”,增长速度高、消费能力高,大部分城市每年的出境旅游人次都达到100-200万。随着国际航班、签证中心的新增,市民不再需要去大城市办证和出发了。准一线的城市旅游消费群体不断提高,加上这些均一线城市的经济不断提高,旅行社的布局方向也向着这些新兴的“准一线”

  城市发展。

  中国人出境游喜欢去哪里?

  从中国旅游研究院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到,上半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国家分别为:泰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柬埔寨、马尔代夫、意大利、德国、阿联酋、埃及、英国、斯里兰卡、俄罗斯、法国。

  中国游客更倾向于赴亚洲城市观光,前往亚洲周边的海岛度假。虽然赴欧旅游的人数在逐渐增高,但是任由占据三分之二的中国出境游客选择亚洲等周边国家。从旅游数据上来看,泰国仍然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亚洲第一旅游国的位置,成为中国游客最大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某一家旅行社透露,泰国游人数单月最高超过5万人次。据泰国国家旅游局统计,今年1-5月份,赴泰旅游的中国内地游客人数突破380万人次。全年可望超过900万人次,预计为泰国旅游带来约5000亿泰铢的收入。

  而今年下降人数最多的国家便就是大家熟知的韩国,从去年的第二名已经滑落到了第四名。从今年的三月中旬以来,赴韩旅游基本属于停滞状态。2016年我国赴韩国人数超过806.77万人次,接近韩国入境市场规模一半。3月起赴韩人数锐减幅度高达60%,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赴韩国的中国旅客人数锐减40.97%至225.3万人次,减少了156万人次。

  而日本和新加坡却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今年。日本超过韩国排名第二,据当地旅游部门统计,上半年中国赴日本人数超过328.17万人次,同比增长6.67%。签证放宽的澳大利亚也位居第十名,取代马尔代夫。

  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迎来了更多中国游客,携程接到的相关签证申请数量都大幅增长。菲律宾旅游部门预计全年中国赴菲旅游人次将突破100万,超过美国成为菲律宾第二大客源国。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大陆赴欧旅游的上升趋势有所缓解,有些地方还呈现下跌趋势,而“老字号”欧洲地段还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而且,今年则引领出境游增长。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的排名明显上升。中国旅游研究院和其他媒体、行业平台所给出的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赴欧洲旅游同比实现了65%的增长。预计今年中国赴欧洲旅游规模将达550万人次,规模仅次于东南亚和东亚。

  中国研究院给出的数据中发现,中国大陆的游客越来越倾向于去更便利、更安全稳定、更热情友好的目的地。

  城市榜、海岛榜:人们的深度旅游已经占据绝大多数,走马观花式的游玩逐渐被淘汰。

  城市和海岛是中国大陆人们旅游的两大内别。而且与以前传统游客相对比来看,现在的游客更喜欢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个地方长久的体验,深入了解,深度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报告发布了上半年最受欢迎的十大出境游目的地城市:曼谷、新加坡、香港、东京、台北、首尔、大阪、吉隆坡、华盛顿、澳门。相比去年同期,首尔由第二名下跌到第六名,东京由第六名上升到第四名。香港排名第三保持不变,台北由第四名下跌到第五名。

  海岛旅游占据出国旅游整体数据的三成。从网上各大平台用户采集数据上来看,前十大海岛目的地是:普吉岛、巴厘岛、长滩岛、沙巴、芽庄、冲绳、马尔代夫、甲米、塞班岛、苏梅岛。普吉岛继续保持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境外海岛,人气增长最大的是菲律宾长滩岛、马来西亚沙巴、越南芽庄,三大东南亚海岛在2017年获得中国游客追捧。以芽庄为例,携程上半年组织的游客增长了52%。

  绝大多数中国游客的言行大方得体现在的游客绝大部分人都喜欢而熟练的使用移动终端在网上进行发布和分享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快乐和点点滴滴,并且穿插在其中的一些点评。业内媒体根据用户线上用户体验评分数据上来看,上半年,旅游者给旅行社打分基本上是在4.6分左右(满分5分)。

  如果以100分为最高分支那么,旅游的情感愉快指数为90分以上,95分是近几年的峰值。从群体看,朋友出游要比家庭或者情侣出游的幸福指数要高很多,如果来排名的话,基本上是按照朋友、情侣、家庭。从吃住行等旅游要素看,领队服务的点评分最高,平均超过4.6分,导游讲解和交通线路,住宿、餐食的点评分相对较低。

  按照中国旅游总局,国家出版社,百分之就是的领队认为,今年上半年的国内出国旅游的文明系数是在逐渐上升的,并且得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认可和改观。大部分中国游客文明素养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差。调查发现,上半年组织的出境游客,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不文明事件,绝大多数中国游客的言行大方得体,发生恶性事件的情况非常少见。

标 签: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