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讲,市场就是消费者,消费者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是占领消费者,而要占领消费者,必须了解消费者以及消费者环境。
越来越多研究和共识表明,目前的消费者和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消费人群变化80后、90后甚至00后成为为主流消费人群,对消费有了新的诉求。上一代的消费者更多的是在实用性、性价比层面去考量,而新一代的消费者则完全不同。
首先,他们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有高强度的网络依赖;其次,这批人没有经历过物质稀缺的年代,是价值敏感型而不是价格敏感型;再者,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也和以前不同,越来越趋于分散、场景化。
有观点认为,未来十年是消费升级的黄金时代,意味着未来消费者更愿意且有能力为更好的消费体验和产品买单。
市场供需现状过去几十年,中国都是全世界的加工厂,在这个过程中供给能力了解新生代消费者得到了很大提升,能够提供很好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并没有走到消费者面前,导致很多人去美国、日本买同类产品。比如耳机这个品类,一方面,BEATS、SONY、AKG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高端耳机都是在中国代工的,中国的生产力足够,但市场上本土高端品牌却是空白的。
既然供给端没问题,这就意味着到达消费者的渠道是有问题的,比如,零售方式、品牌建设能力。这就要求当下专注消费的创业者要具备把产品推到消费者面前的能力。
有投资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投资情商比较高的创业者。消费项目需要创业者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能够不断捕捉消费者更新的诉求。面临巨大的需求变革之时,更是如此。
靠增量改变消费者创业公司在存量市场里面竞争都是比较难的,在原有的市场存量里去抢蛋糕,争得头破血流,也许只能实现微弱的增长。
但是,如果可以通过改变用户的消费行为,创造新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带来巨大的产业增量,那么不但会在增量中占据自己的市场份额,带来大幅度增长,同时还会惠及这个行业里的其他公司。
为什么近20年科技型的公司能够占领这么大市场份额?因为他们一直是在增量上进行发展的。
然而增量空间不等于增量市场,创业者很容易混淆这一概念。
以鲜花这一品类为例,在美国,生活鲜花和礼品鲜花所占比例为4:6,而在荷兰是这一比例是6:4,日本、美国等对鲜花没有明显偏好的发达国家,日常鲜花消费的比例也分别达到30%、40%,中国日常鲜花消费占比不足5%。
但只有企业盘活需求,空间才会变成市场份额。这时候,有企业和花店主打“预购+周期购”的每周一花模式,就打开了都市白领的消费需求。
未来消费者重视“情感驱动”
海淘本身也是一个教育消费者的过程,为消费者建立一个买更好东西的途径。
既然大部分好东西中国都能生产出来,只要产业链稍有调整,海淘需求就会快速下降。从目前形势看,海淘在未来将是一个减量市场,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应当逐步调整重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创业者依然认为消费升级是指追求品牌或买更贵的东西,但这只是浅层次的消费升级,是上一代消费者追求的所谓的质量更高的产品,比如绿色食品、健康食品之类,新一代的消费者更重视情感的驱动,是建立在用户对自我属性分类的基础上。
了解新生代消费者,才能找到与他们对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