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在北京宣布其颠覆性新一代分布式太阳能应用产品——“汉瓦”正式投放市场。汉能创始人、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受邀出席了发布会,久未露面的他,这次就像是一个自信满满的“工程师”,讲产品、说参数、谈市场、话未来。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李河君
台上,他扬言“要把‘树’种到千家万户的屋顶上去”,这是多大的野心!而这只是他“野心”的一小部分。从打造出全球最大的民营水电站,再到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造就了两个传奇后,可李河君的“野心”仍在不断放大。
他真正的“野心”是用薄膜太阳能改变这个世界!引爆能源变革、开启移动能源时代,彻底颠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
第一个传奇
全球民营企业最大的水电站
李河君和汉能是靠水电起家。之所以敢巨额投资薄膜发电产业,底气就源于那座金沙江上的金安桥水电站。坐落于金沙江中游河段,坝顶长640米,最高处达160米落差的金安桥水电站,是全球最大的由民企投建的水电站。它成就了李河君的第一大传奇。
李河君说:“水电站就是印钞机,年年有几十亿现金流”。但在当年,金沙江流给李河君的并不是印钞机,而是桀骜不驯的江水和巨额资金压力。
李河君自诩是个充满冒险精神的人,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身为客家人,骨子里就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藏着经商的果敢和智慧。上世纪九十年代,24岁的他举债5万元下海实干,1994年,收购广东东江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正式进入水电行业。
进入水电行业后的李河君发现,当时正值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小水电的火热时期,便马上抓住机遇,由小及大,在广东、青海、浙江、广西等多地收购或者新建小水电站,李河君的华睿投资集团(汉能集团的前身)迅速壮大。
从1994年到2002年,李河君已经拥有装机容量30000千瓦的木京水电站、1500千瓦的河源东江水电站等中小电站。2003年7月,李河君还斥资12亿元收购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尼那水电站,这一项目成为迄今中国最大宗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并购案。因为此次收购,李河君还当选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坚定了水电行业的路,李河君开始把野心放在了拥有最优质水电资源的大西南。
机缘巧合,在李河君2002年赴云南的一次考察中,云南的水电资源让他眼前一亮,而云南省政府也迫切希望引入民间资本开发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双方一拍即合,李河君当即决定开展金沙江水电项目可行性调研。经过调研,在金沙江中游规划出了8座百万级千瓦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
李河君一举签下6座百万级千瓦的水电站,而当时李河君的华睿集团(汉能前身)才成立刚刚11年。当时没有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做过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所有人都认为汉能在吹牛,不自量力,等着看笑话。
项目在获得部委审批时就一波三折,还有几家国有电力企业也看上了金沙江丰富的水电资源和项目。“抢滩金安桥”,几番博弈,李河君甚至还把国家发改委给告了,终于最终留给了他和汉能一个“金安桥”。
马不停蹄,2005年上半年,金安桥水电站完成了环保、水土、劳动安全、土地征用、移民安置、地质灾害评估、银行贷款承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文件报批。解决了前期系列问题后,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建设上,而工程的难度远超过李河君的想象。
“汉能干金安桥,真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干得非常艰难,不仅面对体制上的障碍,还要面对移民、技术等各种问题。由于金沙江水流湍急,几个20吨的石头绑在一起,往水里一扔就飘走了,而当时施工现场达8公里,坝高就有180米。”提起这些,李河君至今心有余悸。
而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巨额资金压力。
“为了应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入,汉能把前些年建设的效益好的优质电站一个一个地出售,这些项目都凝聚了汉能人的心血,其中最可惜的是青海尼那水电站—汉能在2003年以12亿元收购,当时已并网发电。在最困难的时候,汉能将多年积攒下来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了进去,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却像无底洞一样总也填不满,最后我们甚至从汉能高管个人和家里借钱投资金安桥。”李河君在自己创作的一本名为《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书里如此描述。
金安桥项目长达10年建设期中,无数资金和精力源源不断地投入。在最艰难的时候,公司内部也有不同意见,甚至有一个分管金安桥项目的副总裁中途就跑了,他觉得跟着李河君干没前途。但李河君的决心让更多的高管放心。
异常艰难的岁月里,有人建议他将金安桥项目卖掉。“当时如果卖掉,我们可以挣300亿,但这不是挣钱的事,金安桥一旦做成,我们不会缺钱,而如果卖掉,没法对支持我们的人交待。”李河君说。
2011年3月27日,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现在,金安桥电站3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占汉能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的一半还不到,汉能目前或控股或参股14个水电站,权益装机容量高达620万千瓦,相当于2.3个葛洲坝电厂。
而李河君认为,金安桥水电站的建设成功,至少为汉能带来了三个层面的收获:其一是不菲的经济效益。现在金安桥水电站每天的净现金流超过1000万元,而且,水电价格目前被人为压低了,如果水、火电同价的话,金安桥效益还能翻一番,每年有50-60亿元;其二是赢得了外界信任,因为金安桥这么复杂的事都干成了,大家会想汉能干其他也没事,商场上最宝贵的就是一个“信”字;其三是为汉能团队带来了自信,汉能核心团队通过金安桥十年的历练,获得了心智的成长、团队力量的成长,也有了自信可以干大事。
“为什么我们后来能够干薄膜太阳能?就因为我们干成了金安桥。”李河君这样衔接两个传奇。如今,汉能是全球私营企业中最大的水力发电公司,年年有几十亿的正现金流。
第二个传奇
全球技术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李河君把水电比喻成“印钞机”,也坦言之所以敢投30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就因为“汉能产业基础非常扎实,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没有风险,所以他就可以更“任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
在他看来,太阳能发电终将代替电网,让人类实现真正的能源自由。于是,他就开始全心投入到了薄膜太阳能事业中,开始了他和汉能的第二段传奇。
最初的他并不看好光伏产业,但从2006年到2009年,仅3年时间,光伏度电成本便由3元降到了1元。2009年,李河君当机立断地进入光伏领域。但他并没有选择进入技术、市场都更成熟的晶硅领域,而是选择了进入技术难度更高、资金需求更大、更有市场未来的薄膜太阳能领域。
当时外界一片哗然,认为李河君疯了。就在近日的采访中,李河君依然被问起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一个产业从研发到大规模爆发性的增长,都需要25年到35年,为什么我当初敢做薄膜?因为我觉得2015年薄膜是要爆发式增长,这是我的战略式判断。从长远来看薄膜无可争辩,轻便、转化率高。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整体趋势。”
这个“疯子”还做出了更“疯”的两年实现2000兆瓦计划,以近乎“大跃进”的形式做薄膜太阳能事业。这个目标是源于他想做到全球第一,因为当时的行业龙头—美国第一太阳能(FSLR.NSDQ)有1800兆瓦产能、两条技术路线,两年2000兆瓦,超越第一的一点点。
打通全产业链,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电站发电。李河君认为,从一开始就要做很大,通吃的做法能够内部消化掉产能。2011年,李河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00566.HK,现已更名为汉能薄膜)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
李河君一路马不停蹄,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野心。凭借着金安桥奠定的雄厚资金实力,布局了七大光伏制造基地,并在两年内完成了四次国际并购,先后将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收入麾下。李河君的思路是,所收购公司的技术能对接则对接,不能对接的可以“存放起来”,减少未来的竞争对手。
“完成几个大的并购之后,我们一跃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这不但在于规模,更在于技术,汉能通过并购,把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了。包括并购,包括基地建设,我们总共才花300亿就干起来了。”李河君再次创造了奇迹,他坚持技术就是核心。到现在,汉能拥有的技术专利超过1300项。
2014年3月,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商业奖项——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评选结果揭晓,汉能位列全球第23位、中国第2位。在汉能获得的众多奖项中,这个最让李河君引以为傲。
而除了薄膜太阳能技术,汉能的装备制造能力也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审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汉能已在薄膜产线核心装备领域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具备GW级的高端装备年度交付能力。
“汉能全球开发超过100家供应商,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技术评估、验证、测试,最后才完成了全部48种设备的开发、验收,不老老实实干能成吗?”李河君曾以Solibro技术路线为例自信地表示。
事实证明,李河君的努力没有白费。过去一年,汉能各技术路线研发和量产效率再创新高,持续保持五项世界纪录,其中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的砷化镓(GaAs)技术占据三项,分别是量产组件效率24.8%、单结电池最高转换率28.8%和双结电池最高转换率31.6%,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项世界纪录均得到了美国能源部旗下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MiaSolé新一代工艺量产冠军组件效率达到18%,为目前全球溅射法铜铟镓硒(CIGS)柔性组件最高效率。德国子公司Solibro量产冠军组件效率达到16.97%,为共蒸法CIGS组件量产世界纪录。
更大的野心
引爆能源变革 开启移动能源时代
在2015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河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大会上发言,提出发展移动能源产业,对于我国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希望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把握这一产业变革机遇,给予鼓励和扶持,将其打造成像高铁、水电一样的中国优势产业。
李河君同时指出,移动能源是以可移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和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供应。移动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即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这势必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移动能源是以可移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供应。移动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就是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实现能源的无处不在。
拥有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汉能将引领这个时代。可是奔向成功的路总不是一帆风顺的,2015年的“520事件”,让李河君和汉能都遭受重击。很多人再次以看笑话的心等待着。可是,李河君却选择了潜心于寻找人才和开发产品,汉能进入转型期,并进行了系统的组织变革,厚积薄发。正如他自己说的,汉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必将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近几年,汉能推出了很多产品,用实际行动证明并迎接移动能源时代的到来。
2015年,汉能携全太阳能动力汽车——Hanergy Solar Power、太阳能无人机等诸多移动能源产品亮相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并正式推出“移动能源+互联网创新平台”,宣告其“移动能源+”战略开始逐步落地。
2016年7月,汉能正式发布了四款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该汽车可实现“边开边充”,颠覆了传统电动力汽车“续航里程”的概念,让汽车中短途“不插电无限行驶”成为可能。
2016年10月,在第二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太阳能无人机、太阳能发电纸和太阳能背包等移动能源产品在诸多创新产品中脱颖而出。
2016年底,汉能美洲公司与厄瓜多尔KARA SOLAR公司共同研制制造了全太阳能动力船,并且成功下水,为汉能薄膜应用再添一笔。
2017上海SNEC(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展上,汉能携旗下事业部展出包括薄膜太阳能建筑一体化(BIPV)光伏组件、Solibro建筑幕墙、隔音障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GSE PowerFlex、太阳能公路、农业大棚透光组件、太阳能汽车Hanergy Solar R、GSE户用系统、薄膜太阳能发电纸、Alta Devices等全系产品亮相。
2017年5月,汉能与摩拜签约,薄膜太阳能技术和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共享单车市场。2017年7月29日,汉能发布了颠覆传统的“屋顶+太阳能板”的分布式产品汉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瓦片,直接用在建筑的屋顶。
近日集团与奥迪股份公司合作,第一进步将推出薄膜太阳能全景车顶解决方案,旨在延长车辆行驶里程。此后,双方还将逐步研发利用薄膜太阳能技术为奥迪电动汽车提供主驱动力。此前,汉能还与福耀玻璃合作,共同研发薄膜太阳能全景汽车天窗等产品。
“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看到,从天上的卫星、无人机,到地上的小汽车、卡车、共享单车、背包、帐篷、手机、住宅等等,所有这些载体,都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而且可以被存储、被交易、被共享,这就是移动能源时代!它的商业模式、发展规律,将会打破我们一般性的认知,能源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李河君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传统化石能源储量的不断减少以及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电动汽车产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移动能源供给的巨大需求。
以可移动、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将为移动能源时代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并带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23年来,汉能一直专注做实业,坚持做清洁能源,没有干别的。说起原因,李河君给出了“实业报国”的答案。
“国运则我运,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必须依托国家发展的平台。国家倡导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汉能涉及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六个领域。国家现在要求经济‘脱虚向实’,我觉得是非常好的,相信汉能靠实业发展的路子前景一定会非常好。”李河君坦言,此前也有人劝他做房地产,但是他一直没有做。在他看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有不同打法,也反映企业家的性格,他觉得专注做实业才踏实,成功概率才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