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一些微商出售的面膜多出自黑作坊,原料低劣且添加激素,有的甚至激素含量超标6000倍。此新闻一出,众多消费者对微商的疑虑心顿起。
在一个以朋友为磁极的封闭空间内,微商汹涌席卷每个角落,朋友圈变成了生意圈。但微商如同掉在地上的硬币两面,一面是光明,一面是黑暗。
阳光的一面是快速成长、踏实肯干的微商,在这里制造一个个奇迹和惊喜。但在不见光的一面,却隐藏着扭曲的生意链。过度营销、畸形营销、三无产品、以次充好、层层加价,代理“变味”,商业生态悖逆基本的公序良俗和伦理底线,“杀熟”、“坑熟”现象屡见不鲜。
一双运动鞋引发的友情危机
在王女士心中,朋友是一生的财富。可是,2014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她对朋友有了重新的认识,并且不再联系。
是什么让多年好友不再联系?还得从一双运动鞋说起。去年11月里的一天,王女士像往常一样,刷着微信朋友圈。在查看朋友分享时,朋友刷屏分享的一组品牌运动鞋,不论是价格还是款式上都非常吸引人。
当时天冷了,王女士正好想给儿子买一双运动鞋,打开商品界面,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一款运动鞋,这双鞋官网售价要1500元,而这个微店商品报价只有690元,当时感觉捡了一个大便宜。
7天后,鞋到了。王女士的儿子看着鞋盒先是沉默,当看到鞋子后失望极了,与其相伴的还有质疑。“儿子一直穿着的就是这个牌子的鞋,从鞋盒上一看就能看出来跟以前在商场买的不一样,再看里面的鞋,跟以前买的质量差太远了,绝对有问题。”为此,王女士还特地到曾经买鞋的实体店让专柜人员“鉴定”,鉴定完毕后,人家毫不避讳地说,这鞋跟正品不搭边,连高仿都不如。于是她找到了卖鞋的朋友,想问问是不是邮错了货。可对方直接告知“货没有错,保证是正品。”“问了几次,人家都这么说,后来干脆不接我电话了。”王女士说。
自此,王女士和这位昔日的朋友断了联系。而有过运动鞋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后,她再也没从朋友圈里买过任何商品。
微商朋友圈买化妆品问题多
相关数据显示,在微信软件上做买卖的人已经占到整个微信朋友圈的三分之一,各类的面膜以及护肤品都以微商的形式热卖,但随着微信营销的疯狂发展,微信圈里出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营销风险与之俱来。
“商品与描述不符,退货难,退款更难啊。”在银行任职的张女士在微信店铺购买了一套美白产品,收到货物发现与描述的不符,对此表示十分苦恼。
“朋友推荐了一个专卖化妆品的微信号给我,当时看产品说明效果不错,商品的描述很详细,而店主也告诉我货物保真,觉得是朋友介绍的就花了500多元买了一套美白补水的面膜,可是在收到产品的时候,并非像描述的那样是正品,随后我就联系店家,要求退货,但是微信店家称,出售的东西不给予退换,最后几经协商也没有退换成,只能自认倒霉了。”
无独有偶,消费者杨女士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3月份,她在一家号称法国代购的微店买了套化妆品,付了钱后却一直等不到货品,经询问店家说货在过海关时被扣了,需要多交罚款,杨小姐只好又付了几百元,才在一个月之后拿到货品。对此,两位消费者表示,在微信朋友圈购买东西,售后维权难,并且不愿再次相信微商店铺。
贵重物品不敢在朋友圈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人认为朋友圈是一个私密的社交聊天场合,并不适合做产品推广,“如果是普通朋友或经常发的话,肯定要拉黑的。”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靳斩钉截铁地说。
“小东西可以,但我绝不会在上面买超过300块钱的物品。”小靳的一位好友兼职当“微商”,在朋友圈推广手袋,上个月小靳看见了其中一款,便委托朋友代购,谁知道拿到手后,产品质量让她大为失望,碍于情面,小靳选择了吃哑巴亏。
但自此,她对微店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近两成受访者不满意朋友圈商品
如果说,在2013年,人们的朋友圈信息多被各类订阅号占据的话,那么在2014年,朋友圈里的信息则成了微商的天下,这一年也被称为微商元年。护肤品、保健品、玩具等等,一波接着一波。这类商品的售卖者,贴着共同的标签,以商业角色和朋友的标签,把社交媒体玩转。
据一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在朋友圈里,购买朋友销售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不满意的多达19%。根据调查对象透露的成交商品种类,以化妆品、洗涤品、服装鞋帽、保暖贴、珠宝手串、水果、蛋糕、香肠、绿色蜂蜜、纯手工制品等商品最为畅销。在不满意受访者中,被朋友坑的最多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洗涤品、服装鞋帽中。在对待朋友卖货的态度上,在受访人群中,42%人表示,特别反感商家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