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和家政服务,让“银发浪潮”老有所依
2023-02-21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养老和家政服务业是事关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养老形成“9073”格局,即约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约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如何在社区和家庭完善养老服务,显得更加紧迫。
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民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称:《行动方案》),我国将加强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未来,“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群体,一定会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2023年2月12日,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金塔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来到金塔镇中杰村78岁的方立义老人家中,上门提供免费助浴服务。(中新社发 曹红祖 摄)
人口老龄化严峻,养老体系建设迎来新机遇
根据2022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度报告,我国已逼近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65岁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银发浪潮”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挑战,也催生着巨大的新消费潜能,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48.5%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要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需要聊天解闷儿的占13.79%,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
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国情,需要更加适配的养老体系。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围绕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提出了到2025年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总体目标,以及四大方面、10项重点任务。
全国工商联养老与家政服务委员会轮值主席、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新华锦集团监事会主席于晓怡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国家为养老与家政服务产业出台了多个前瞻性利好政策。从2022年10月起开始开展全国城市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社区周围建设便利店、菜店、家政网店、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站等,将形成“十五分钟生活圈”。同时将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未来养老托育、家政保洁将链接社区周边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
根据全国老龄工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消费潜力将增长到百万亿级,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33%。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老龄化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需要为老龄化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的总目标,是从顶层设计方面提出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托起幸福“夕阳红”
面对老龄化带来的“银发浪潮”,近年来,多地推出规划措施,积极探索助老护老新模式,用“智慧服务”赋能“老有所依”。
2023年2月16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兴山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社区老人“云问诊”。(中新社发 谢尚国 摄)
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在紫薇社区养老服务站,里面功能区齐全,设置了老年食堂、书报阅览室、文体娱乐室、康复训练室、日间照料室、智慧养老生活展示等功能区。据介绍,该服务站建筑面积1505平方米2021年7月无偿交由安徽国民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服务范围内现有老年人3753名。
“老人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按这个按钮呼叫子女手机,子女就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在琅琊街道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自主研发了智慧养老系统,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监测、智慧康养、医养康护等养老新模式。
为推动解决老年人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问题,努力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福建省妇联下属的福建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不断提升养老、助老、居家服务等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用“点菜式”家政上门服务实现贴心居家养老照护。
自2021年出台《东莞市建设“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工作方案》,东莞逐步在全市建设了63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8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实现33个镇街(园区)家政服务进社区、全覆盖,有效缓解“不好找”的难题。据了解,“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是依托各镇街(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等社区现有各类公共服务载体或者员工制家政企业服务网点建设的,以“公益性+市场化”为原则运营,集“服务+培训+就业+调解”功能于一体,致力打造“15分钟家政服务圈”,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全链条式家政服务。
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
“提升服务质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是此次《行动方案》中的关键点。”北京悦己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杜辉坦言,长久以来,家政服务业面临着既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企业标准的窘境,很难找一个标杆行业或者是国家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行业公信力,对于改善现有的困境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事实上,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如何有效地进行宣传、与老人建立信任度,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来说至关重要。”杜辉指出,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但很多老年人是按照自己一辈子固有的思维理念去考虑问题的,沟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壁垒,因而国家宣传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行动方案》中提出,推动将标准化知识纳入养老、家政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建立以标准为支撑、覆盖从业人员和服务机构的评价机制;促进养老和家政服务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强化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支撑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
对此,于晓怡表示,国内中小制造企业已成为欧美日韩老年福祉制造业企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一部分,如能将养老智能制造纳入“专精特新”范畴,将真正推动养老与家政产业体系现代化。
于晓怡介绍,目前,数字化、信息化的老龄智能用品制造逐渐成为制造业新的增长点,比如,智能生活辅具、智能康复设备、可穿戴式产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机器人及类机器人设备、娱乐设备等。同时,要进一步促进医疗健康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比如: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便捷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让智能化产品适老化,让适老化产品智能化,将助力养老智能制造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对于养老与家政服务业培训来讲,于晓怡认为,要充分利用工商联对于养老与家政行业联合指导的地位及民营企业规模优势、机制优势、技术优势等,与有条件的大学、中专、职校等院校合作,建立系统的职业中专、大专、大学、硕士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体系,使养老与家政服务管理人员在学业上有上升通道,服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加快服务标准研制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养老和家政服务领域存在的标准不健全、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也制约着养老和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在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指出,“为了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将强化多种形式的标准宣贯活动,设计制作宣传图解,在‘标准云课堂’开展专家讲解,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络进行宣传,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加快基础通用、行业急需、支撑保障类养老服务标准研制,特别是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长期照护、智慧养老等紧贴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的标准研制”。
“从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看,除了建立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还应当将行业的监管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支持企业发展,避免产生行业乱象;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行业刺激机制,留住已有的人才,吸引可能的人才。”对此,杜辉有着自己见解。
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不断提升保障生活品质的标准水平,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之举。《行动方案》从支撑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3个方面提出重点标准制修订项目,着力健全完善家政服务、家政培训、信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有助于引领养老和家政服务业走规范化、品质化发展之路。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