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探索处理网购交易中的三大“难点”
2022-09-01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2022年上半年,安徽省明光市网上零售额达25.96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77.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7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高于去年同期0.8%。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投诉占消费者投诉比重越来越高。记者从安徽省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2022上半年,明光市网购投诉占消费者全部投诉的57%,占全部投诉一半以上,网络消费TOP3热点投诉问题分别为退款问题(21%)、网络欺诈(19.7%)以及商品质量(15.9%)。网购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一方面影响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亟需关注解决。
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网购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三难”,分别是:“审核不严追溯难”、“虚拟交易取证难”和“制度不全追责难”。
执法人员核查被投诉网购产品的生产厂家
审核不严“追溯”难
明光市居民杨某在某网购平台买生鲜产品,收货后发现存在注水质量问题,随后他向网店注册人户籍所在地明光市市场监管局投诉,经调查发现该注册人并非网点实际经营人,而是非法盗用身份信息注册,执法人员向该平台反馈网点缺乏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许可证件,但平台目前尚未找到该网店实际操作人。
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相关规定,商品进入电商平台必须提交相关质检合格报告,但部分平台片面追求商家入驻数量,对商品质检报告的审核流于形式,对检测项目的要求未能覆盖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全部要素,把关不严导致部分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此外,目前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对线上产品质量抽查,只能依靠电商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和产品包装标识信息来追溯生产企业,但部分不诚信商家为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提供的可追溯信息往往存在错误、虚假、缺失等问题,甚至使用不符合实际的图片和描述误导消费者。一旦发生侵权行为,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无法根据提供的信息追溯。
虚拟交易“取证”难
相较于线下实体,线上电商数量大、分布广,商家和货物零散分布,加之网络交易存在虚拟性、跨地域性等特性,网购产品产生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难以找到侵权方,监管和维权难度较大。线上交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调解难度和成本。
2022年2月份,消费者魏先生投诉并举报某网购平台中一个叫“星橙甄选”的网店,魏先生购买的牛肉为猪肉冒充,明光市市场监管人员立即对此投诉进行了核实,但经过反复搜索在该网购平台中未发现“星橙甄选”网店。经向该平台客服了解,这家网店已自我下架注销,注册网店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实际经营人本人。
制度不全“追责”难
据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在接到的投诉和举报中,存在部分视频UP主为规避虚假宣传的风险和增加探店视频真实可信度,从而在视频中挂出“与广告无关,自主体验”字样,或者在视频中直接宣称自己是一名普通消费者只是“慕名而来,真实体验”并亮出付款单据。但是实则收取私下宣传费用,与商家上演一处“好戏”。但是如果没有接受商家的委托,只是自身使用了这样一个商品,然后自发的进行发布文章或者视频。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自主的行为,不属于发布广告的行为,其中这个内容如果有不实的地方,就不应该由商家来承担这个责任。这就造成虚假宣传无“法”可处的尴尬局面。
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电子商务法》配套的法律规制体系还不完善,导致执法部门对电商主体进行监管时‘底气不足’。”
此外,当前《电子商务法》对网络商业模式和网络交易之间的法律界定不清晰。比如倍受关注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因有“零星小额交易活动”等除外规定,导致市场主体登记的范围难以确定,而且微商虽被纳入电子商务的范围,但是因不存在交易平台,市场主体登记难以监管和执行,如果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因为微商没有相关的交易平台且没有办理营业执照,不具有市场主体身份。监管部门很难依据具体规章制度处罚到人。
向企业宣贯产品质量安全法规
记者询问谈到《电子商务法》为何有此感受时,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都是在基层执法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对此三个“难点”,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第一是建立更高的产品标准体系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并且倒逼制造业升级,以提高有效供给,促进消费。其次,不断优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对网购市场秩序中痼疾顽症出重拳、下猛药,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让更多的商家专注于提高商品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此外,进一步明确广告相关方的责任。对于虚假广告的处罚,罚款是重要手段,但“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往往难以界定,这就需要更为细致的法规来规范引导,尤其是规范品牌营销的相关细节。
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要加快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数据库,实现部门之间、线上线下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同时,强化各地网络交易监管协作力度,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壁垒”,运用大数据推动监管创新,构建智慧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的网络商品质量监管格局。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