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超七成网民认可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效果
2022-04-11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日前,由“2021年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发布的《数字鸿沟消除与乡村振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显示,超七成网民对乡村振兴期望和政策实施效果认可度较高,优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成为关注焦点,数字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振兴为民心所向政策。
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数字要素链接国际国内需求,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促进农村生产效率提升,提升农村上下游链条运转效率,加快建设数字乡村融入双循环体系是下一步乡村振兴的关键。
如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数字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今年年初,在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行动计划》中指出从三个方面做好网络帮扶与数字乡村建设有效衔接。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二是加大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力度;三是做好过渡期内帮扶政策的延续和优化。
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员张日红以数字鸿沟与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结合188099份的社会调查问卷,着重从数字乡村应用背景、数字乡村应用现状、数字鸿沟消除和网络安全保障和互联网背景下乡村产业重构等方面对该报告进行了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治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教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富可呼吁社会加大对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关注,特别是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与结果、农村优秀师资短缺、农村低龄学生住校的亲情关爱、农村“教学点”的存续,以及山区海岛学生的教育等系列问题。
可以看到,乡村振兴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例如,乡村基础网络设施缺乏适配性保障,公共性服务普及不足;乡村数字化公共服务缺乏资源供给,标准化建设赋能不足;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缺乏数字化思维,信息化能力提升不足;乡村数字化人才缺乏体系性管理,专业化队伍培养不足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网民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且城乡上网差距继续缩小。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94.7%,目前已基本一致。
特别注意到,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已分别达69.7%、52.1%和46.2%。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此前谈到“数字鸿沟”时表示,要跨越“两道数字鸿沟”:第一道数字鸿沟是互联网的接入与可及性,第二道数字鸿沟是数据的利用能力。
邬贺铨认为,数字鸿沟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填平,而是通过数字技术跨越鸿沟,让边远地区也能享受到发达地区均等化的服务。比如地方政府可以针对农村的数据,扶持建立针对当地农业数据的云平台,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进而通过电商和直播打造品牌和拓宽销售渠道。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