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老寨没了,翁丁非遗如何存续?

2021-03-08    中国文化报        点击:

距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老寨失火已经过去20多天。因翁丁老寨特殊的文化意义,该事件在全国各界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热议话题。火灾之后,翁丁老寨的非遗保护又该何去何从?

人在,非遗在

据媒体报道,翁丁老寨火灾烧毁房屋104间、寨门2个、厕所4间,所幸无人员伤亡。

翁丁村(由老寨和新寨组成)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原生态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内共有120项文物,其中105项是传统民居建筑群,15项是历史环境要素。翁丁村的“佤族木鼓舞”和“司岗里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翁丁村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和“佤族木雕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翁丁村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表示,从文化意义上讲,翁丁老寨失火对他的震撼不亚于巴黎圣母院失火。他说:“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佤族的原生地,翁丁老寨始终完整地保持着本民族原始的祭祀、信仰、史诗、图腾和居住环境(茅草房)等,文化价值巨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苑利表示,翁丁老寨火灾对于非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把大火使当地的非遗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原生环境,好在非遗是以人为载体的,只要人还在,非遗就不会消失。

云南民族大学教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施宇峰告诉记者,构成翁丁老寨的重要文化要素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村落格局、建筑、生活生产用具和寨民的生活。村落格局与佤族的生活习俗关系最为紧密,大火并不会对格局造成很大破坏。对于建筑的损毁,只要在研究透彻的基础上,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按传统方式建造,就还能保有佤族民居的形态,但重建需要注意的是,传统佤族建寨、建房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生活生产用具被烧掉很可惜,但好在翁丁老寨的生活生产用具和周边佤族寨子差异不大,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也不失为一种弥补方式,这3点属于空间物质方面。“寨民的生活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直接相关,非遗的核心在于人。整体而言,大火损毁的古村落建筑还可以复原。”施宇峰表示。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明庆忠也认为,这次损失更多的是翁丁老寨保留的佤族传统文化的物质性“记忆”遗产,包括建筑、生产用具、展演场景、舞乐用具等,但非遗的根基仍在,只要系统性挖掘整理,还是有力挽狂澜的可能性的。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告诉记者,眼下当务之急是保护木鼓、雕刻、传说等不同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为他们创造更多传承条件,尽早尽力恢复古寨的古风古貌。

灾后,翁丁老寨的非遗保护如何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日前,年过七旬的沧源县班老乡新寨村村民彭建新接受采访时说:“全县的村寨已经在各个乡党委的统一组织下准备材料了,有的村寨负责椽子,每户伐两棵树做成长6米的椽子;有的村寨负责准备茅草片……我们村有6个生产队300多户人,目前600多根做椽子的木料都已于2月21日运到现场了。政府已经公开召集建造茅草屋的专业人员了,如会劈木头、盖房子的工匠,发动大家报名支援翁丁老寨重建。”

重建老寨或许不难,但后续翁丁老寨的非遗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呢?

冯骥才建议,目前首先要做的是请相关专家对翁丁老寨的非遗状况进行摸底评估,相关部门做好现状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做出恢复和保护的措施方案,政府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议。他强调:“除了保护村落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更重要的应是保护老寨里的原住民。如果原住民都选择离开的话,所有的记忆、文化、习俗就全部被带走了。村落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必须要让村民有生产生活的来源,同时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

清华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苏丹表示,老寨的恢复应该充分尊重旧格局。防火和建筑材料的矛盾是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如监控、预警以及灭火技术等来解决的。可以把重建过程当做传承工作本身,将重建和经验传授、教育结合,把翁丁老寨的知识系统包括非遗保护工作予以现代化的记录和梳理。

回到非遗保护工作本身,以“佤族木鼓舞”和“司岗里传说”等项目为例,非遗不是专利,不是说某个地方或机构申报了某项非遗,就拥有了该项目的所有权,非遗的申报强调的是共享性。申报成功的“佤族木鼓舞”和“司岗里传说”是整个佤族共同的非遗,整个民族都应该肩负着传承责任。不管翁丁老寨有没有被烧毁,佤族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都不会改变。“那么,翁丁老寨后续的非遗保护工作就应该让村民去决定,因为那些非遗技艺就产生在他们的生活中。非遗工作者做好记录,把传承交给当地人。”施宇峰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苑利表示,非遗传承最好的状态是生活态而非表演态,非遗保护的和利用可以更多元化、多层面,可以把老寨的故事、传说、史诗等整理、编辑成册进行出版,甚至进行二次开发,创作成电影、电视、动画、连环画等艺术作品,不但扩大了当地的影响力,还能产生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当地的土特产、手工艺品及特色旅游产品等,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希望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让村民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用他们生活中的特色民俗或非遗产品来致富。”苑利说。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欧阳志勤说:“万幸的是凝聚着翁丁老寨精神力量的‘神林’没有被烧毁。信仰之地还在,就有重建家园的可能,这个‘家园’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栖身地,还是精神方面的归属地。”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