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打造食品安全监管“常德模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0-10-10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文/黄星星 吴洁琼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连续18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党委政府重视,食品安全有了更权威的“指挥棒”。落实党政同责,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站位,在全省率先实现食品安全工作“四纳入”“四写进”,即纳入“十四五”规划、社会综合治理、绩效考核和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写进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工作报告。市人大把食品安全列为重要监督内容,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大检查;市政协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列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评议工作。

  部门紧密联动,食品安全有了更合拍的“大合唱”。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出台综合协调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强化食安办统筹协调和部门协作,联合教育、商务等5部门设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示牌1700余块。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商务、公安、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关闭城区活禽交易宰杀执法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抽检信息共享,津市建立“清单式”信息共享机制,将每次定点屠宰的相关信息发送至商务、农业、市场监管部门,实现无缝式监管。

  基层保障到位,食品安全有了沉甸甸的“压舱石”。基层人员有保障。全市基本建成了市、县、乡、村、组五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武陵区结合综治平安网格化管理,食品安全工作下沉到社区网格员,汉寿县食品安全信息员到村组。财政经费有保障。市县两级财政食品安全工作经费达1.5亿元,安排食品抽检经费3000多万元,抽检量达到5批次/每千人;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三小整治”和米粉提质改造。执法车辆有保障。积极推广石门县、鼎城区“平台公司购买、市场监管租用”的模式,做到“一所一车”。

  产业品牌响亮,食品安全有了拿得出的“招牌菜”。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地理标志和区域公共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严格把控产品品质。实施米粉提质工程,对全市43家湿米粉生产企业整合为17家,推动常德米粉产业园建设,实现集中生产、冷链配送、冷藏销售。深入实施农产品“三品”(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工程,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种改良和基地改造力度,积极创建“两品一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常德香米”“石门柑橘”被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常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有绿色食品188个、有机食品51个,地理标志商标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42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执法打击严厉,食品安全有了更有力的“杀手锏”。建立检察院、公安“两个联络室”,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近年来,全市共办理违法一般程序案件6000余件,取缔无证生产经营72 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9个。移送涉刑案件90件,刑事判决41人,被公安部列入部督案件 4 件,被列入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检察院挂牌督办案件15件。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