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让很多企业暂时不能够正常开工复产,也让不少往年外出打工的人暂时不能出门复工,出现了用工难、务工难的“两难”局面。许多农民工打破了原有生活轨迹,有人选择回家务农,也有人选择回乡创业。
河南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江涛说,“农有王长期推广的耕种管收服务,不仅能解决这些老乡的家门口就业的问题,也给‘耕种管收’带来了新的契机。”
农机手加入合作社“活干不完”
正在田间忙碌着的农机手杨富元,原来是一名建筑工人,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受阻,他下定决心买了一台拖拉机。
让杨富元下决心当农机手的除了他自己原来就开过货车、有驾驶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
政府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杨富元购买农机的资金压力,他还加入了当地最大的农机合作社,和大家抱团取暖。以杨富元购买的这台农机为例,总共要花203000元,扣除国家的农机补贴和合作社垫付的,杨富元自己就花了6万多。
而更重要的是,合作社牵头可以把农机力量集中起来,为农户提供的是耕种、种植、收获等系列服务,这样即使是杨富元这样的新手,有合作社帮着对接农户,统筹协调,就不愁没活干。
河南“农有王”助力就业破“两难”
杨富元回乡购置的“农有王”拖拉机,开始了“春耕作业”的订单,就是王江涛摸爬滚打了农机“生意”,他不是单一卖出农机,而是管着这些农机手后期的订单。
王江涛介绍,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农机具制造商。“农有王”的主要产品有:小麦精量宽幅、玉米单粒、花生起垄等大中小型播种机,这些产品均有共性——具备改变一种播种模式,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农作物增产15%的效果。
公司成立于1988年,30多年来专业专注制造播种机,是河南省唯一一家被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定为播种机行业定期抽检企业,厂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员工30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100多人。产品销售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山东、山西等十几个省市。王江涛介绍,“拥有河南农有王全国农机连锁专卖店600多家,年产各类农具十万余台套,已成为国内播种机最大制造商”。
而他带领合作社推广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就是农耕新形势下推广的服务。也就是说,将耕地、耙地、种植(播种或移栽)、施肥、灌溉、植保、收获、秸秆还田等环节中一个或者多个环节的作业交给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由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来完成这些作业,并收取一定费用。
目前,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正在蓬勃发展,服务重点逐渐从耕地、收获环节向耕、种、灌溉、植保、收获全生产周期发展。比如,以水稻、小麦机械收获为主的“跨区作业”现象,就是典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形式。
王江涛:推广“耕种管收”新契机
面对农村的现实困境,王江涛带领“农有王”品牌始终坚持一个大方向——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前提下,牵头建立驻马店农业机械合作社联合社:通过耕种管收社会化服务解决谁来种地问题,通过整合“良种+良法”解决如何把地种好问题,通过订单农业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问题。
2020年春耕还没全面结束,合作社就已经组织部分农机手带着农机一路往北,沿途作业,现在已经到达内蒙古,新疆等地。眼下从驻马店市外出作业的农机已有五十多台,备耕土地十万亩,随着春耕面积逐步增加,合作社也会继续加派人手。
受疫情影响,像杨元福一样回乡跟着他干的新农机手并不少,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也算是一种创业。王江涛说,“跨区作业的农机计划还有50多辆,计划安排新加入的农机手20人左右,疫情以来,新农机手的收入受很大影响,会给这些新机手适当倾斜,多派车派活。”
作业时间延长意味着收入的增加,只要肯努力,每台农机外出作业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二十万元左右。今年,已经有近三十台新购置的农机加入驻马店当地的合作社。
4月22日,央视《焦点访谈》对河南家门口“破两难”点赞,对杨元福以及农村合作社的情况进行了专门报道。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一些人陆续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但也有一些人成为了职业农民,成为了创业者,成为了本地企业的员工。这些劳动者从“燕南飞”到“金凤还巢”,既给个人和家庭的生计打开了一扇门,也为解决留守儿童和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带来了可能;既为本地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就是“机”,只要想办法,肯努力,我们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就没有闯不过去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