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旅游、团建难开工,创业者带员工靠社交新零售灵活就业

2020-03-05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2020年春节前后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成为何涛(化名)创业6年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他是杭州一家旅游公司的老板,受此次疫情的影响,年前公司超过20万元的春节长线游订单全部退单,年后“团建”业务停摆,“开单”无望。

  “拥有2万名员工的西贝也就能支撑3个月,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情况更加严峻。”2月3日,何涛在起朋友圈里一篇《写给身边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

  在这封“信”发出的前一天,何涛下载一个做品牌特卖的App——贝仓,希望在公司原有青年结伴旅行和团建业务按下暂定键之后,试试社交新零售,带动员工尝试通过灵活就业,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疫情之下,灵活就业成“稳就业“新途径

  事实上,不仅仅是何涛,在本职工作和收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灵活就业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不仅如此,国家也积极鼓励人们开展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

  近期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到“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时,便指出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前不久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支持企业适应群众线上消费需求增加灵活就业岗位”。

  从“共享员工”到在线兼职、云客服,再到美团新增2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的“春归计划”,疫情持续期间,灵活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贝贝集团旗下多个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为数百万会员提供“分享赚钱”的灵活就业岗位,大量会员通过贝店、贝仓等平台,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带员工“灵活就业“,一月赚4万

  以何涛为例。2月2日开始,他尝试依托品牌特卖平台贝仓,在自己的社交圈进行货品销售。“刚开始自己也不太懂,每天都是官方推什么我就卖什么,素材和文案都是平台制作好的,我就在朋友圈和群里发一发。”何涛说。

  “我们会首先通过大数据初步遴选一些商品,然后再结合各个社群的销售数据和实际需求,进行精准推送。让数据和技术帮助刚入门的‘小白’迅速成长。“贝仓总经理姜莹莹介绍道。

  有了平台的数据加持,何涛很快就入门了,“试水第一天我就卖了4500元的货,我自己也很意外。“对此,何涛充满了惊喜。

  而且,慢慢地,何涛自己也摸索出了一些“门路”,“在适合的群里卖货效果更好。曾经我在我们小区的团购群里,一天卖出了70多箱饼。”何涛介绍到。

  自己摸索出了一些门路后,何涛开始带着员工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做。“我看到想做的员工和朋友多了,就拉了群,也建立了自己的社群。”何涛表示。

  建立社群后,何涛便将他管理公司的经验搬到了线上。如结合社群成员的不同需求和优势,何涛进行了分工,并安排了值班表。值班的社群成员负责搜集大家卖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经验就大家一起分享,有问题就共同想办法解决,“社群内部解决不了的,就找平台沟通解决。“何涛说。

  就这样,短短一个月,整个社群的销售额就接近50万元,何涛个人的收入也超过了4万元。

  线下超市开业难,线上生意不停歇

  无独有偶,开小超市的陈芳(化名)一家,受疫情影响也比较大,“眼看着快出正月了,店里还没开门,家人都很着急,但是也没办法。”对此,陈芳充满了无奈。

  好在,从2019年3月开始,陈芳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做起了社交新零售,“当时听朋友介绍,贝店的会员买东西便宜挺多的,有些东西比我们自己线下进货还划算,也能在店里卖,我就下载注册了会员。”陈芳说。

  疫情期间,物流稍微恢复之后,陈芳在贝店上的生意就“开张”了。“大年初几,物流稍微恢复了一些,我就开始卖贝店的货了。而且对于像我这样的实体店批发业务,贝店会主动帮我们沟通供应商尽快发货,物流也更快一些。”陈芳说。

  这样一个月下来,陈芳也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比一般上班族的收入还多一些,够一家人的开销了。”

  在贝店和贝仓,像何涛和陈芳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还有很多。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两家平台,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灵活就业正在成为新增就业的新生力量,各种类型的数字经济平台则会成为提供灵活就业岗位的主力军。而这些,则构成了中国经济应对疫情的韧性。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