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可视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据国家网信办《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将超万亿元。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大数据的存在对于业务决策、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有大有裨益,但也不乏一些有心人士利用大数据开展黑灰产的现象。
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一份信息被卖5元左右。该案件在北京市朝阳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由于涉及范围大、人数广,这起案件备受社会关注。据了解,像这次个人简历倒卖的行为不是智联招聘第一次出现,早在2016年,“智联招聘”当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公司发现有员工私下出售几十万条网站的个人简历,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薪资收入等个人信息。
那么智联招聘这样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按理说相关信息的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然而为何会出现如此的漏洞?作为普通的应聘人员,个人的信息又如何做到有效、安全的保护呢?近日,就有相关媒体记者采访了智联招聘的相关负责人。
智联招聘在发表声明中宣称,2018年6月智联招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淘宝网络上售卖简历的行为,并在第一时间报案。
根据公诉机关指控,早在2018年,犯罪嫌疑人郑某结识了在“智联招聘”上海分公司的销售人员卢某和王某,开始从二人处购买简历,通过伪造营业执照非法获取100多个账号,一个账号2800份简历,每份简历售卖4.5元,郑某总计支付金额超过120万元。
据了解,无业人员郑某之前就进行过倒卖个人信息行为,但之前在别处购买。认识了智联招聘的工作人员卢某和王某后,卢某表示他有更便宜的个人信息,但需要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可以找人PS做假。郑某为了获得公民简历信息,伪造了假的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智联招聘工作人员卢某和王某,获得企业会员账号,获取大量公民简历,然后在淘宝上销售。
对于这样的犯罪事实,在7月5日第二次开庭审理中,被告人卢某表示,他自己并未从中获益,而另一被告人王某,对公诉人提出的郑某能提供多家公司营业执照是否符合常理的疑问,王某称其并未考虑太多。据了解,此案未当庭宣判。
对此,智联招聘负责人对这起案件的发生对广大消费者表示歉意,同时表示,今后公司将推出一系列举措,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个人信息安全近些年一直是网民关心的问题,但在网络上难发现,难取证,让很多人即使个人信息被售卖后仍然难以察觉。而像这种企业员工参与售卖个人信息导致泄露的事件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巨额非法收益让个人信息始终处在极度危险之中,在这起案件中,涉案金额超80万。
目前由于我们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在起草当中,相关现行法律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尚存在不完善之处,这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招聘网站对个人信息管理也存在漏洞,第三方售卖平台也有一定连带责任,应受到相关法律的惩罚。
像这种淘宝的售卖平台是应该受到公诉的,他们是有连带责任的,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会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一个全面的约束。
最近几年,我们整个中国内地在立法和执法上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都在不断加强,而且“两高”还特别就个人信息保护出台司法解释,就是为了能够从法律上、从源头上来帮助大家保护好个人信息。
然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安全的监管与保护尚有很大的难度,现如今,不光是中国,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比如,两年前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Facebook泄露个人信息,整个的数量是数以千万计的,这也再一次证明了,现在全球的互联网巨头在个人信息的保护方面确实是做的比较不利。
那么它难在哪呢?
发现难
比如你的身份证如果被别人偷走的话,可能我们很快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发现,但是如果被别人复印的话,这确实是让我们很难察觉。那么个人信息的泄露,实际上就类似于我们的身份证被复印。
取证难
我们的每个人的手机屏上都有好几屏的App,每一个App可能都会用各种方式获取个人信息,很难发现也很难取证,到底是哪一家互联网的开发商来获得了我们信息并且是进行了泄露。
索赔难
因为按照我们现行的整个法律体系,我们个人在个人信息泄露之后来申请赔偿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损失为准的,但是今天,相信很多人在个人信息被泄露之后,很难判断具体造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可以量化的经济损失,实际司法操作维权中来说,确实是非常不利的。
个人信息安全近些年一直是网民关心的问题,但在网络上难发现,难取证,难发现,让很多人即使个人信息被售卖后仍然难以察觉。而像这种企业员工参与售卖个人信息导致泄露的事件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由于取得证据的途径相对比较困难,正式因为这几点才让那些犯罪人员有了足够“以身试法”的勇气。同时也让巨额非法收益让个人信息始终处在极度危险之中,倒卖个人信息,让人深恶痛绝。它让人们感到自己就像玻璃人,家庭人员信息,个人财产信息,甚至子女就学入托等信息,被陌生人“信”手拈来,毫无隐私可言。
近年来,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和售卖在车辆,求职,手机应用等方面频频发生,而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久前美国一些iTunes用户指控苹果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出售他们收听音乐的数据,而这些包含很多个人信息的名单被以每千名客户136美元的价格出售。如何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买卖,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
结语:
打击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就应该依法加大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窃取、买卖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除此之外,我们个人也得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