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三大调整”实施“三个强化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国“两会”讨论发言提纲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是西
一、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和体会
我是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市长朱是西。今天上午认真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总体感受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篇幅不长,内容详实,文风朴实,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与责任担当精神,53次赢得代表自发掌声。总结起来有4个特点:一是有高度。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站位高远、立场坚定、主题鲜明,必将引领全国人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有厚度。报告坚持用事实用发展成果说话,客观总结了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突破90万亿元,听了令人振奋、倍受鼓舞,坚定了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报告也毫不回避地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勇于担当的一贯作风。三是有力度。报告立足全国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通篇贯穿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牵引,科学谋划了2019年的奋斗目标和十项重点工作,勾画出了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以及落实的有力举措,是指导我国2019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四是有温度。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彰显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价值追求。可以说,报告站位全局、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是一个高举旗帜、牢记使命,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的好报告,是一个务实创新、情系民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完全拥护和赞成。
二、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我国、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为来自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的一名代表,特别关注农业方面问题,报告提出,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认为这个问题特别重要。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光靠“需求侧”拉动,难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必须在“供给侧”上改革发力。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并相继出台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供给侧改革其本质就是通过自身调整,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李克强总理要求,“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可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巨大变革,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我国“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农业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31万亿斤,这是自2012年起粮食产量连续第七年稳稳站上1.2万亿斤台阶,不仅将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农业大省的实际,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提出以“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和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主线,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加快推进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李克强总理批示“对河南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结构、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做法,应予积极引导和支持,促进农业体制增效”;时任副总理汪洋批示,“总结推广河南等地的典型经验,解决好存在问题,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胡春华副总理也作出批示,并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我省粮食产量达到1329.8亿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8万家,为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驻马店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推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高效化为目标,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全力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合拳”。去年我市粮食总产139.4亿斤,优质小麦种植面积535.2万亩,较上年调增186.6万亩;玉米446.3万亩,较上年调减70万亩;优质花生513.85万亩,较上年增加77.6万亩;优质白芝麻81.34万亩,较上年增加19.7万亩。年出栏生猪746万头、牛65万头、家禽4700万只、羊160万只,均居全省前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45万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流转土地面积315.1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0.3%。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到21个,总量居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85家,实现总产值1631亿元。完成243个贫困村退出和4.33万贫困户、11.2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任务。特别是驻马店获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全国第一家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省政府印发了产业园建设总体方案,目前正在按照“全国一流、世界领先”标准加快建设。我市正阳县紧紧围绕花生产业做文章,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实施了优质花生种植、精深加工、机械制造、交易平台、电商服务等一批项目,相继引进了君乐宝、山东鲁花等一批知名企业,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县级花生交易中心,成功创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阳花生”叫响全国。泌阳县作为我国第一个肉牛新品种—夏南牛的诞生地和全国闻名的“花菇之乡”,不断推进优势产业纵向链接、横向配套、上下游联动,拉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去年夏南牛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食用菌产值实现50亿元。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驻马店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去年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财政总收入增长2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为出彩河南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科学谋划、政策引领,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精心部署、科学指导。
三、着力“三大调整”, 实施“三个强化”,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基本保持稳定。目前我国人均GDP为9500美元左右,仍处在食物消费结构持续转变升级过程中,除了口粮消费会继续下降外,其他农产品消费都有较大增长空间,这就为我们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巨大机遇和强劲动力。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根本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好、落实好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三大调整”(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体系、调整生产方式)“三个强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民主体作用)上狠下功夫,着力实现“三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大调整”:一是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效优势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基础上,以“四优四化”为抓手,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白芝麻和蔬菜、食用菌、林果等高效作物,打造精致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力争全市优质小麦发展到550万亩以上、优质花生530万亩以上、优质白芝麻1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近年来,我们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持续增产等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比较突出的农业环境问题。我们要坚持品牌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逐步以生态手段取代化学手段,逐步增加有机肥用量,深入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切实把过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减下来,把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退出来,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来,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品牌畜牧业。以泌阳恒都集团为龙头,加快肉牛(夏南牛)屠宰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叫响夏南牛品牌;依托正阳花生秸秆资源优势和君乐宝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奶业加快发展;加快以确山、汝南、西平为主的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叫响驻马店无抗生猪品牌,推动农业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二是调整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市虽然有168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国家级仅有3家、省级59家,上联市场、下联农户、中间联基地的龙头企业较少,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更少。下一步,我们将以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为载体,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加工业带动农业“接二连三”,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围绕我市粮食、油料、畜禽精深加工,瞄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行业龙头,敢于善于与大企名企攀亲拉手,着力引进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加大现有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扶持君乐宝、鲁花、今麦郎、恒都食品、花花牛、十三香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高质量承办好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为平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由地市级举办的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题的5A级展会—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已在我市成功举办了21届,每年参会企业5000家以上,参会境内外客商3万多人,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驻马店借力农产品加工业会展经济助推大发展”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举全市之力,扎实办好第22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努力实现“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现代农业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大农业,我们要加快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等农业新业态,带动农业“接二连三”,拓展农业功能,拉长产业链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积极推进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今年我们每个县区都选择1-2个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的乡镇(村)和特色片区进行重点打造,培育发展一批集农文旅商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产业化、产品品牌化、资源效益化。积极发展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和民俗村,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培育扶持我市“来村网”“八个人电商”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让农民不出村就能赢得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三是调整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培育一批、提质一批、联合一批”的思路,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产业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制定好支持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吸引有技术、有实力的经营主体,稳妥有序流转土地,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确保今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420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40%。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等措施,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种养大户、农机手等领办各类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着力构建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
“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农民需要相结合,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实施良种、耕地地力提升、绿色植保、粮油高产创建、科技入户等科技兴农工程,大力推动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力争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强投融资机制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高标准粮田建设、水利工程、耕地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等领域投入力度,有效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三是强化农民主体作用。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尊重人民群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通过改革打破乡村人才单向流入城市的格局,打通进城与下乡的通道,积极引导,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方面,坚持以培训提升育人才。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推动一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人才。不断完善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吸引一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利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让河南农业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借此机会,结合驻马店实际,提两点建议:驻马店作为国家级粮食生产核心区,在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中,驻马店承担了全省260亿斤中的39亿斤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财政支农能力弱,致使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滞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还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建议国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功能,对粮食主产区在项目安排、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扩大产粮大市奖励资金规模,充分调动粮食核心区的种粮积极性,稳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二是建议国家围绕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推动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