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中消协:85.2%的被访者个人信息曾被泄露

2018-08-29    一财网        点击:

  如今,消费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体验各种线上线下服务,但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利好时,个人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时有发生。

  8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且泄露途径和表现形式多样。

  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主要包括,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暗自收集个人信息;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在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的情况下,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接到诈骗电话、推销电话和收到短信骚扰、垃圾邮件等。

此外,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

  《报告》称,手机App需要获取的权限种类繁多,最突出的是获取位置信息和访问联系人权限,而且存在App自身功能使用非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多数受访者认为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原因是为了推销广告。

  调查显示,用户通过填写部分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治标不治本,而且个人安全意识薄弱和监管不到位是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消费者与手机App服务提供商之间往往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另一方面,消费者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但不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己,难以有效应对。

  在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发生后,消费者最担心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或交给第三方,但调查显示,最终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应对无效后的接受现状。消费者的主动维权意识还有待加强。

  《报告》认为,如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和隐私,尊重消费者的价值和意愿,让消费者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不再“裸奔”,并受到合理的尊重和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治理。

  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服务中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对App服务提供商的义务与责任约束,做好个人信息和数据应用中相关风险和问题的应对与研判,让网络时代的数据产业在法治范围内发展。

  此外,手机App的监管和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工信、市场监管、公安、文化、网安等有关部门协同共治、动态监管。在严格准入门槛和登记备案的同时,要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个人信息贩卖的黑色产业链,对于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

  除了敦促企业自觉自律,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以外,要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强化网络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规范,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识和使用习惯。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