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借钱不催还?警惕“套路贷”:事主借款三万元一年滚成百万元

2018-06-21    广州日报 企鹅号        点击:

  虚构合同、故意致使借款人逾期还款、再进一步伪造新公司诱借款人借新还旧……最终,三万元贷款滚成一百万元。有的借款人直到房产被抵押才恍然大悟“被套路了”。6月20日,由广州市金融局主办的“金融知识进万家”党员志愿服务日在农林下路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市民如遇“套路贷”,可以拨打金融监管机构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15举报投诉。

揭秘:金融协会揭开“套路贷”黑幕

  借款三万元,一年就能“滚”成一百万元,你们敢相信吗?这就是“套路贷”的一个真实案例。满满的都是套路,一个简单的借款,通过层层“连环套”,终极目标就是侵占市民的金钱、房产、车子等财产。

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黄志海揭开了“套路贷”的套路和黑幕

  据介绍,套路贷公司第一步是成立公司、营造民间借贷假象。犯罪团伙会注册投资咨询、资产管理方面的公司,或租赁豪华写字楼,或在互联网上冒充正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广告营销,对外宣传利率都不超过法律规定的36%,诱骗市民前来借款。

  第二步:多收利息、做银行流水账。这些团伙会想方设法收取各种名目的高息、砍头息、手续费、保证金,为了掩盖,故意不给借款合同,以及做假流水账。比如:借八万元,借款合同上写十万元,两万元作保证金,银行流水划十万元后马上转走两万元,借款人实际只能用八万元,但合同和流水显示借了十万元,一旦打官司,借款人很容易被法院判决要按十万元还款。

  第三步:借款人“被违约”。不法分子会以种种理由刻意造成借款人违约,然后追讨虚高借款金额和违约金额。一般正规的贷款机构会提前3个工作日通过短信电话提醒还款,但这种“套路贷”团伙不会提醒借款人,就算借款人按规定还钱,犯罪团伙会以短信不回、电话不接、“玩失踪” “财务出差” “公司账户用不了”等各种理由拒绝接收还款,刻意拖延并造成借款人逾期还款困局。逾期之后犯罪团伙便以违约为由要求你交违约金或者没收保证金,按合同办事。

  第四步:在借款人无力支付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会以“平账”为由让借款人借新还旧。比如介绍其他假冒的小额贷款公司或个人,或者扮演其他公司与借款人签订新的虚高借款合同予以“平账”,新合同上加上根本不存在的高额违约金、罚息等,变成一个新的更高金额的合同,不断垒高虚假的借款本金。然后再以相同的方法制造假流水,打款到你账户上,再把钱转走;通过“假流水”“连环合同”形式,借款人的借款金额被越滚越大。

  第五步:侵占房、车等大额财产。因为不法分子的最终目的是侵占财产,所以最后一步的套路可能是建议借款人拿房产、车子等做抵押再签一份合同,同时会带借款人去公证处,将房屋的出租、管理及查档权授权给贷款方,方便之后和借款人打官司时提供合法依据。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力还款,不法分子便会通过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的方式,企图非法占有借款人房产。

提醒:借钱找正规机构 “被套路”可拨打12315投诉

  普通老百姓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场景识别这些骗局呢?

  非法集资有着如下的惯用伎俩:一是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暴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二是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骗取群众资金。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一抛千金,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做广告等加大宣传,进行社会捐赠,骗取群众信任。四是利用亲情友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有些已经加入的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据介绍,套路贷公司往往具有迷惑性,很难识别。“不法分子可能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西装革履上班。套路贷的可怕之处在于‘被套路’了,打官司还基本赢不了!所以普通老百姓要树立正确的借贷和消费观念,量入为出,借钱要找正规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等。”

  如果真的急需用钱,而正规机构又无法快速放款的情况下,借款人要向其他机构借款时,要注意在签订合同时候,不要相信口头承诺的东西。“手续费、管理费、违约金”等额外费用必须在合同上明确,确保合同签订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一致,并保留好合同等相关凭证和流水证明等。一旦逾期了,要保持冷静,要懂得及时停止损失,并积极向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申诉维权。

  市民如果感觉被套路,可以拨打金融监管机构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15。同时,广东省各地也设有金融消费纠纷调处中心,还可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法院申诉,情节严重的,还可向公安机关报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做到“六不” 远离“套路”

  1. 高息“诱饵”不动心

  2. 老板“实力”不崇拜

  3. “官方”背景不迷信

  4. “合法”吸储不大意

  5. 熟人“热心”不轻信

  6. 违规吸储不参与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