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2月28日,阿里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表示,“由于犯罪成本低,线下假货生产源头仍未根除,许多制假售假链条和网络依然活动猖獗,甚至形成行业性、领域性、区域性假货产业带。”
南都记者从阿里巴巴获悉,2017年全年,阿里平台治理部通过大数据模型主动防控、权利人举报、消费者投诉、神秘抽检等方式,共排查出了5436条疑似制售假线索。在当天公布的2017年阿里打假活动相关统计数据中,这些线索的销售额远超5万元,均已达到起刑点,在将排查出的这些案件线索向相关部门推送后,得到公安机关受理的案件有1910件。其中,公安机关已进行刑事打击的有740例,数量比2016年的469例增长了58%。
“制售假已成妨害社会大众创新的毒瘤”。叶智飞表示,制售假暴利正在驱使年轻人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据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对2017年制售假相关案件的最新统计,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的制售假犯罪嫌疑人中,80、90后约占83%。与此同时,一些制售假分子向微商等多个社交平台及其他电商转移,制售假团伙为攫取利益、逃避打击,多平台跨国境流窜现象日益严重。
“最新数据表明,80、90后已成制售假货的绝对主力军”。叶智飞表示,线下假货生产源头不根除,全社会的假货问题不会有根本性缓解。
南都记者了解到,2017年12月,公安部部署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春雷行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针对行业性、区域性、领域性制假售假现象依然突出的问题,深挖犯罪源头窝点,摧毁犯罪产业链条,严惩制假售假不法分子,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制假售价违法犯罪成本低,一些制售假团伙被公安机关打击后,面对假货的高额利润,制假售假犯罪依然猖獗。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对线下假货生产源头进行围剿,全社会共同推动制假直接入刑,并引入惩罚性赔偿,让制售假者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