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由趣店集团赴美上市引发的舆论争议尚未平息,11月10日,又一网络借贷平台在纽交所敲钟上市,市值达到42.34亿美元。
现金贷江湖波诡云谲,一边是资本狂欢,市场野蛮生长,网贷平台不断缔造财富神话;另一边是众多借款人被欲望裹挟,越借越多,以贷养贷,陷入深渊。
近日,南都记者实测发现,一些网贷平台只需要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就能借款,连肖像认证都不用。单笔借款最少500,上限则因人而异。如此轻松的流程背后,则暗藏着年利率高昂的巨大陷阱。
事实上,从出现伊始,有关现金贷是“人血馒头”还是“金融创新”的争议就从未停止。与此相对的是,对现金贷的监管整治正逐步趋严,监管新政呼之欲出,现金贷江湖或面临一轮洗牌。
堕入深渊的猫奴
一个月前,24岁的北京姑娘小井与死亡擦肩而过。
身背70万元债务无力偿还,每天被催债电话轰炸,加上重度抑郁症的折磨,她选择让生命与噩梦同时结束。幸好,抢救及时。
小井爱猫,一切因猫而起。
今年2月,小井想买一只猫作伴,因而在闲鱼上认识一对卖猫的夫妇。实地探访后,她花2000元买了一只英短,并和那对夫妇一见如故。
前两年,父母相继去世让小井备受打击,并患上抑郁症。得知她的身世,卖猫夫妇对她“关怀”备至,让一度孤独绝望的小井感到温暖,“我对他们深信不疑,哪怕把命给他们,我都在所不惜。后来回想,才知都是话术,都是套路。”
知道小井爱猫成痴,这对夫妇便不断向她推荐新进的猫咪。挡不住诱惑与忽悠,小井陆续买了英短、豹猫、布偶猫等多个品种的猫,单价从几千到数万不等。
小井只是个工薪族,名猫的价格远超出她的支付能力。花光存款后,在卖猫夫妇的提示下,她开始用信用卡套现,并从网络现金贷平台借钱——她很快发现了后者的好处,“信用卡套现至少需要一天时间,网贷提交申请后,最快5分钟就能到账。”小井告诉南都记者,网贷借钱非常容易,“几乎不审查,只要提供身份证号,通过人脸识别,不需提供其他材料,就能借到钱。”
尝到甜头,小井买猫更加肆无忌惮。
猫越买越多,她干脆辞了工作,专心养猫,并打算开一间自己的猫舍。短短半年,她从卖猫夫妇那儿买了81只猫,加上猫砂、猫粮、药膏等费用,共投入数百万。欠银行和网贷平台的钱也越来越多,一家平台额度借光了,逾期无力归还,她便寻找新的平台借钱还上一家,拆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她不得已卖了爸妈留下的房子,仍补不了窟窿。
“我在趣店、蚂蚁借呗、曹操贷、钱站、平安普惠等都有借款,每笔少则一两千,多则三四万。”小井对南都记者说,在此之前,她也曾在蚂蚁借呗上借过钱应急,但每次都很快还清,她以为这次也一样,没想到还钱的速度远赶不上借钱的速度,加上利息、滞纳金、手续费……债务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等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她已欠银行和网贷平台50余万,还从卖猫夫妇那里借了20万高利贷。
她决定将猫卖掉,却发现原本几万元买的号称是赛级的名猫,其实品相不佳,每只最多只能卖三四千元。她这才如梦初醒,立即报警。“我只想把欠款还清,再给这些猫找个好人家。”
某网贷平台号称“秒速到账”,称审核只需3秒。
审核宽松,有身份证就能借钱
小井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在微博、知乎、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每天都有无数账号绝望地求救:借了网贷,还不上怎么办?
他们借第一笔钱的原因迥异,之后的发展轨迹却惊人相似:为满足一个小需求借钱,轻松偿还,以为自己还得起,便借更多的钱,满足更大的需求……被激起的欲望就像一个个肥皂泡,看似五光十色,却注定破灭——最终,债务增长开始失控,他们无力承担,陷入绝望的深渊。
“你要碰过就知道,网贷就是陷阱,下钱太容易,刚开始可以免去向人开口借钱的尴尬,过后用同样的方法拆东补西,因为钱来的太容易,最后会上瘾,覆水难收。”刚工作一年多的笠阳告诉南都记者,从今年5月第一次向网贷平台借3000元,到欠下13万元债务,她只用了不到半年。
在网贷平台借一笔钱到底有多容易?
南都记者实测,只要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并对着摄像头完成规定动作,即完成认证。完善信息后,便可获得借款额度,绑定银行卡即可开始借款,单笔借款最少500,上限则因人而异。
尽管完善信息时需要填写邮箱、学历信息、紧急联系人及所在地区,但即使填写编造的信息,也不影响借款。而分期乐的借款流程更简单,甚至免去肖像认证,只用填写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即可。
除了身份证号,一些借款平台几乎不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审核。过于简化的手续,有时也会为借款人带来困扰。
朱宇告诉南都记者,两个月前他因突发状况,急需用钱,便在某平台申请了5000元借款。提交申请后没多久危机解除,他要求客服立即中止,钱还是到账了。“除了身份证号,我没有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没想到审核通过。从没有人找我核实,就直接放款给我,还不能撤销。我觉得很不合理。”
朱宇说,5000元借款,扣除350元手续费,到手只有4650元,他分6期偿还,每期985.28元,“算下来我平白无故损失1261.68元,太窝火了。”
易操作的现金贷款,也给骗子带来可乘之机。
严诚就是一名受害者。她告诉南都记者,今年8月,她从南京开顺风车去上海时顺路捎上一名男子,双方互有好感,便交换了微信。国庆期间,该男子去南京约她吃饭,饭后两人在酒店开房聊天。男子自称富二代,有意追求她,并愿意给她打30万元表示诚意。“他要我的银行卡号,我没给他。之后他又问我信用卡号和密码,说要帮我还信用卡。我想着反正也不能取现,就告诉他了。”
严诚说,男子拿着她的手机摆弄,她并没有在意。不一会儿,与银行卡绑定的另一部手机收到短信,显示她成功开通微粒贷并借了1.6万元。在她的质问下,男子承认用她的手机借了钱。后经交涉,男子还了钱,两人便断了来往。
本以为这事已了结,20多天后,严诚却收到短信提醒她按时还网商贷的借款。她一查才发现,原来那天男子还用她的支付宝账户开通了网商贷,借了1.3万元转至自己账户,由于借款成功只对支付宝账户做了通知,她没接到电话或短信,一直被蒙在鼓里。她立即报警,冻结了对方账户。
南都记者用自己的微信账号实测发现,微粒贷的借钱步骤也很简单,只需验证支付密码确认是本人操作,即可看到可借额度,选择借钱金额,补充身份信息即补全名字和身份证号后四位,再选择收款账户(可新增银行卡)即可借钱。单笔借款最低500元,最高4万元。
严诚说,她开好房间后,便将身份证放在桌上,而信用卡密码与微信支付密码相同,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让该男子可以轻而易举用她的账户借钱。
一位借款者向南都记者展示他收到的催还短信,与语言侮辱和威胁相比,这是最客气的方式。
年利率存陷阱,逾期后会“轰炸”手机通讯录
接触网贷不到半年,笠阳已欠债13万元。
“小花钱包、用钱宝、现金快贷、闪电借款、曹操贷、朱八借等等,太多了,大概借了40多个平台吧,单笔最多6000,都还欠着。”笠阳说,“借款手续费太高,比如借3000到手2500,半个月或一个月还,贷其他平台的钱去还这个平台的钱,中间利息吃得多,所以越还越多。”
我国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36%为高利贷,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事实上,突破36%年利率红线的现金贷平台普遍存在。很多平台现金贷并不提示年化利率,多以“日息”、“月息”计算,甚至根本不显示利率,只告诉客户每期应还多少,充满迷惑性。利息金额看似不多,但一旦按正规方式计算,就变得惊人了。
比如,南都记者在某平台上申请借款4000元,分3个月偿还,扣除360元手续费,实际到账3640元,平台要求每月偿还1617.82元。算下来,实际年利率已达94.346%。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网络现金贷平台,这样的年利率已算“业界良心”。此前,曾有媒体整理了市面78家比较知名的现金贷平台,平均利率158%,其中最高的“发薪贷”年化利率可达598%。
为了掩盖住如此高的借贷利息,大多平台都收取高额“手续费”或“管理费”。
“实际上就是利息。”一位金融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对客户而言,利率计算时这些支出都应计算在内。”
此外,一旦逾期,借钱者还需支付高昂的滞纳金、罚息、违约金等名目繁多的费用。“每个平台逾期费都不一样,有的一天几十,有的一天几百。”笠阳告诉南都记者。
以钱站为例,其推出的一款名为“现金侠”的产品,逾期1天要收取滞纳金20元,也就是说一笔1000元的借款,只要逾期50天还款金额就要翻倍。
除了缴纳高昂的滞纳金和罚息,借钱者及其亲朋好友还要承受被催收短信和电话的狂轰滥炸。
小井的崩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她告诉南都记者,在网贷平台注册时,手机通讯录便被读取了。“只要逾期,哪怕只有1天,通讯录上的所有亲朋好友都会知道我欠钱不还。”
每家平台风格不同,“说要走法律程序起诉我的,都是比较客气的。有的会发短信或打电话侮辱,有的就是赤裸裸的威胁,说会派几个人来我家找我,让我出‘教育费’,每人500元。他们还打给我的亲戚,说会替他们教育我。打给居委会,说要让我出出名。”小井说。
一位借钱者说,逾期未能还钱后,他和他通讯录上的亲友都收到催他还钱的短信,内容不堪入目,“什么说我得了性病求救,说我找小姐染上艾滋病,还将我的照片PS成色情图片。我家里的老人也被找麻烦,每天往家里打的骚扰电话超过30个。”
与借钱不还者相比,平白无故被电话短信骚扰的苏明更加愤怒。他告诉南都记者,从去年起,他不断接到不同号码打来的电话,说他的朋友在借你花平台欠钱不还,让他代为催促。“问题是我跟这位‘朋友’根本不熟,他借钱时把我写成紧急联系人没征求过我的意见,平台也没找我核实过。现在他跑路了,平台天天骚扰我,还说他不还钱会影响我的信誉,凭什么?”
10月18日,趣店集团正式登录纽交所。
监管趋严,现金贷江湖面临洗牌
现金贷江湖向来波诡云谲,一边是众多借款人被欲望裹挟,越借越多,以贷养贷,陷入深渊。另一边,则是资本狂欢,市场野蛮生长,网贷平台不断创造财富神话。
今年10月18日,靠做“校园贷”起家的趣店集团在美上市,市值突破百亿美元,也由此再次掀起对现金贷的舆论风暴——把高利率贷款借给了消费水平超过其消费能力的低收入群体的商业模式,被视为“原罪太重”。
现金贷的火爆也埋下了风险的种子,南都记者注意到,有关部门对现金贷业务的监管正在趋严。
事实上,早在2016年,银监会就联合教育部发文,要求加大校园贷的监管整治力度,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督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加强整改,适时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
同时,银监会2017年立法工作范围内的《网络小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暂定名)》已在内部征求意见,该文件由银监会普惠金融部、法规部负责拟定。
10月28日,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 司司长纪志宏发表致辞。
在银监会首次点名清理整顿现金贷后,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要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创新监管方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的基本要求。
此外,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而在地方层面,已有多地金融办向现金贷“亮剑”。
重庆、宁波等地区金融办近日已开始对辖区内的小额贷款公司现金贷业务或者现金贷平台进行摸底调查,防范行业风险,让行业更有序发展;11月1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全国首个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指引——《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指引》,对蔓延到网络借贷领域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监管新政呼之欲出,现金贷市场正面临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