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老年消费维权大数据报告发布 投资理财医疗保健仍是骗局高发区

2017-10-27    中国质量报        点击:

  老年消费维权的热点舆情问题主要集中在投资理财、医疗保健、旅游出行、养老生活等消费领域。这是10月26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和消费者网联合发布的《老年消费维权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得出的结论。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至10月24日共有老年消费维权网络新闻报道60190篇次,报刊报道3738篇,微博1286条,微信文章70773篇,论坛贴文4172篇,博客文章1597篇,APP端文章2837篇。从舆情热度来看,排名前5位的老年消费维权问题分别为电话诈骗、高收益骗局、不合理低价游、以房养老骗局、免费促销陷阱。这些问题主要涉及投资理财、医疗保健、旅游出行、养老生活等消费领域。其中,投资理财占36.81%,医疗保健占33.27%,旅游出行占18.35%,养老生活及其他占11.57%。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陈音江介绍,投资理财是今年老年消费维权舆情反映出来的最热问题。今年以来,“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以房养老”“民族资产解冻”“五行币传销”等影响恶劣的老年诈骗事件屡屡被媒体报道,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投资理财问题主要体现在老年金融消费受骗方面,其中涉众型金融犯罪从以往的商品营销、资源开发、种植养殖等“实体经济”领域,向理财、私募、众筹、网络借贷、虚拟货币等“虚拟经济”方向发展,也有不少虚实结合,并与传销活动相互交织,欺骗性更强、诱惑力更大。

  “医疗保健仍是老年消费骗局的重灾区。”陈音江说,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生产行业的批号持有企业有2600多家,产品批文有1.5万多个,市场上的保健产品有5000多个,保健品生产企业大概有5万~6万家。其中不少企业的规模较小,有的甚至连经营许可资质都没有,整个行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今年3月,山东青岛一老人因购买保健品受骗跳海自杀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应。随着央视3.15晚会、《焦点访谈》等媒体围绕老年人进入理财消费和保健品陷阱的心理及欺诈特点进行系列报道之后,全国多省市相继开展重拳打击保健品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高频整顿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苏号朋表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早在1996年,我国就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国家和社会应切实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因此,尊重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与其他消费群体相比,老年人的知识更新能力不足,对外界信息缺乏准确的判断,更容易被他人诱导,从而上当受骗。欧盟将老年人列为“脆弱的消费者”,意思是说,和普通消费者相比,老年人更为脆弱,更应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欧盟的这一做法很有启发性,值得政府主管机关、司法机关、消费者协会等从事消费维权的机构和组织借鉴,从而提高我国老年人消费维权的水平。

  “报告收集、整理了涉及老年消费维权的大量信息,并进行了归纳分析,全景展示了老年消费维权的热点问题和具体案例,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苏号朋认为,老年消费维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尽快营造出“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尽可能减少损害老年消费者的事件,降低老年消费者的损失,严厉打击坑害老年消费者的企业,从而真正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晓军表示,北京市消协将继续通过组织消费课堂、现场参观、专家授课等形式开展消费教育活动,结合区域特点与老年消费热点问题,以典型消费案例和身边消费故事,为老年消费者提供更多“实用、好用、管用”的消费知识,帮助老年消费者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全面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社会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