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卫报》15日报道,大型超市Asda在其销售的鲜牛肉意面酱被检测出含有马肉后,在全国范围内下架该产品。这是自“马肉丑闻”以来,首次在鲜肉制品中发现马肉。图为2月15日,Asda超市里的消费者在挑选制作汉堡包的肉馅。
新华社记者 殷 刚摄
连日来,席卷欧洲的“马肉丑闻”呈现愈演愈烈趋势。16日,德国再次宣布发现144吨疑似马肉制品。据报道,目前德国多家大型连锁超市的部分产品已经下架。1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首次公布了有关抽样结果,在2501例牛肉检测样本中,发现有29例含有至少1%的马肉。挪威最大食品零售巨头“挪威集团”15日也宣布,在其进口的冷冻牛肉肉饼中发现60%的肉为马肉,而不是标签上标明的牛肉。15日,欧盟27国决定在欧盟范围内对牛肉制品进行DNA检测。
标签制度不完善
英国负责食品事务的国务大臣大卫·希斯14日称,在送检的8份在英国屠宰的食用马肉中,都检测到了兽用止疼药保泰松成分。面对源源不断送来检测的肉品样本,英国食品检测实验室目前已忙得焦头烂额。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特别委员会批评说,眼下的丑闻捅到了政府与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痛处。作为监管机构,英国食品标准局对食品安全问题麻木与漠视,当威胁公众健康的危机出现时,应对乏力。危机爆发后,当需要短期内检测大批样本时,也暴露了英国食品检测能力不足的短板。
据报道,为避免食品行业出现大规模混乱与恐慌,英国食品标准局与零售商达成协议,任何成品食品中的相互掺杂程度,如果不超过1%将被视为安全,不用向消费者通报。英国《金融时报》称,这个1%标准意味着,即食产品中出现异类掺杂情况要到了相当严重程度才会被曝光。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托尼·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席卷欧盟的“马肉丑闻”暴露了欧盟国家在食品安全和监管方面的漏洞。瑞典虽然在食品安全方面管控较严,但此次也未能幸免。瑞典各大超市一些被疑有问题的速冻食品纷纷下柜,瑞典食品管理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牛肉产品进行DNA检测,以确定它们是否是真的牛肉。
托尼·房说,从制度层面上,“马肉丑闻”令欧盟内部发展不均衡的弱点再次展现出来。欧盟虽然有共同的市场,但各国发展水平不一,在食品安全、食品监管等方面的立法也千差万别。欧盟金融危机进一步拉大了欧洲南北差距。此次马肉的源头主要来自东南欧一些国家的企业。在政府监管松懈、有法不依或者缺乏执行力的情况下,很多食品标着欧盟生产的标签,其实可能连最后包装商都不知道其中的原材料或产品是否安全。这就是全球化带来的后遗症。产品供应链过长,难以控制其中的每个环节。
西班牙埃菲社记者圣地亚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的“马肉丑闻”给欧洲拉响了警报,原因是食品安全问题与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最需要严格监管和执法的领域之一。虽然食用马肉并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但既然有商家能够顺利地在牛肉汉堡中添加马肉,那就不能排除其添加其他物质的可能性,这不得不防。此次“马肉丑闻”在多个国家发生,但此前这些国家的市场对此未有及时反应,说明行业内的自我监管也存在缺失。因此,圣地亚哥认为,未来无论是欧盟还是各成员国都必须自省自查,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伊夫·特里阿尔认为,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欧盟至今仍是放手让成员国各负其责,在欧盟框架内尚无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和机制,只有在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欧盟才进行干预。另外,欧盟的食品标签制度也不完善。欧盟虽然规定了食品供应链要有溯源性,但缺乏可追溯的完整信息。
严重欺骗消费者
马肉可能来自一些欧盟国家淘汰下来的老马、病马。据报道,瑞典一年有9000匹马失踪,很可能被人运到了加工厂。这些马并不是按照食品卫生标准进行饲养的,它们经常会服用抗生素等药品,消费者食用后会对健康很不利。
圣地亚哥指出,从道德层面来讲,“马肉丑闻”是一次严重的欺骗消费者事件,在欧洲遭遇经济危机考验、社会问题增加的背景下,类似的事件对于社会信任体系来说无疑是释放了不好的信号,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报记者在德国柏林的一家超市采访了正在柜台选购食品的米内曼先生,他对记者说,此次“马肉丑闻”让人很担心。他赞成欧盟推出的DNA检测计划。“生产商有义务将肉品的成分标明,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放心地选择。生产商的欺骗行为让人不能容忍。”米内曼先生说,虽然有人说马肉吃起来甚至比牛肉口感好,但马肉中可能含有的药物成分让人担心。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经营一家中餐馆的夏娃女士对本报记者说,比利时有关部门对餐饮业的卫生安全监管“很勤快”。比如,一家新开餐馆一个星期内会遭到三四次卫生检查。夏娃认为,欧洲近期出现的“挂牛头卖马肉”事件说明欧洲食品供应链当中的中间商过多,难免会出现欺骗行为。某些黑心商家为牟利而不择手段,把成本低廉的马肉当牛肉卖,这是个道德层面的问题。
呼唤更严格法律
瑞典绿党议员卡尔·施吕特表示,“马肉丑闻”已经席卷欧盟16个国家。各大超市根本无法了解供应商提供的食品是否安全,而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就会降低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在欧洲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各大超市竞相打折促销,欧盟的食品安全完全依赖生产商自己对产品的检测。这就诱使他们违规操作,获取暴利。
卡尔·施吕特认为,“马肉丑闻”不仅仅是个案,也许以后会有更多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被暴露出来。瑞典希望欧盟能制定更严格的法律,禁止食品生产方面的违规行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护。通过此次事件,欧盟应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漏洞,在欧盟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
“马肉丑闻”发生以来,食品零售商、餐饮业人士均称他们跟消费者一样被供货商欺骗了。但是,欧洲一些大型超市首当其冲受到舆论指责,舆论认为超市应该对供货商保持更高的警惕。
德国消费者组织“食品观察”的马提亚斯·沃尔夫施密特呼吁提高罚款额。他对《明镜》周刊表示,现有的法律惩罚措施没有效果。“只有高额罚款才能阻止现在的这种大范围欺骗行为。”
法国民调机构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该事件引起消费者对食品加工业及其产品安全的不信任,53%的人认为今后应加强原产地标识建设,95%的人要求完善相关法规与机制,以确保所有预制食品所含成分从生产到出售都有迹可寻。
(本报斯德哥尔摩、马德里、伦敦、巴黎、柏林、布鲁塞尔2月16日电 记者刘仲华、丁大伟、李文云、王芳、郑红、孙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