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27日电(程远州、朱燕妮、严可扬)陕北黄馍馍、安徽毛豆腐、天津十八街麻花、山东年团子……年关将至,这些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特色年货搭乘网络快车征战江湖,引无数“吃货”竞折腰。
搭上网络快车,乡土年货突破了地域限制,安慰了“饕餮”们的胃,也解了游子们的乡愁。但“吃货”们在大快朵颐之时,也须防范“李鬼”潜行,更要注意食品安全。
乡味上网引无数“吃货”竞折腰
春节将至,“吃货”们开始了年货采购。淘宝网“年货节”开展第一周,就有480万人购买年货,淘宝官方数据平台淘宝指数显示,近一个月年货的成交指数是去年同期的1.78倍。
与往年不同,今年网上年货多了一些乡土味,江西元米果、黄山烧饼、内蒙古奶豆腐等冷僻货色开始走俏,结束了腊味、干果、海鲜一统天下的局面。
淘宝网上,乡土年货的强势“来袭”表现突出:成都“温鸭子”的淘宝成交指数比上月上涨59.6%,陕北“黄馍馍”则比上月上升了52.5%,而这些货物在去年还无人问津;“黄山烧饼”的销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徽州“毛豆腐”则比去年翻了三番。
24岁的浙江海宁人王静自称是网购年货的“资深人士”,自2010年以来,网上扫年货就成了她过年的“必修课”,且每次采购都在千元以上。今年王静的“购物车”里多了许多土特产和地方美食,如哈尔滨红肠、绍兴醉鱼等。
曾得到媒体“曝光”的年货更能令“吃货”们折腰。一家销售诺邓火腿的淘宝网店1月份的销售量直线攀升,近一周成交量已达437件,哈尔滨红肠、扬州狮子头等特色年货也迅速俘获了众多“吃货”们的心。
“看到电视上那些地方特产那么诱人,就忍不住上网去淘。”网友“吃货庄庄”称,半个月来自己在网购特色年货上已经花掉了近两千元。
“猎奇”“乡愁”各领风骚
复旦大学民俗学学者张琴认为,乡土年货的独特性为其拓展市场打下了基础,其民族地域特性和独特风味能够极大地激起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另外,乡土年货用于春节送礼更能体现心意,而网络购买为这份心意提供了便利,因此销售火热。
“网购可以让大家买到超市里买不到的年货,而且更为方便快捷。”一位淘宝网友说。笔者调查发现,在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和各大食品商店中,年货还是以火腿、腊肉等腌制食品以及干货、糖果类食品为主,生产厂商也是人们熟知的几大品牌,不管是品种还是风味,难免“千人一面”“年年同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认为,工商部门对大型超市的上架货物有严格监管,而有些乡土年货在制作、运输和贮存上难以符合标准,因此,以前只能局限在产地销售,网购业的发达让“乡土”突破了地域限制。
除了“吃货”们的猎奇心理,很多人也在特色年货里寄托了一份沉甸甸的乡愁。“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心里都有一份菜谱,记载着母亲和家乡的味道。”王静说。
在广州工作的杨森今年不能回陕西老家过年,他在网上购买了大量陕西特产,包括陕北黄馍馍、羊肉泡馍、岐山臊子面等。他说:“乡愁不是船票,也不是火车票,而是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泡馍!”
专家认为,乡土年货的回归也体现了当代社会的“怀旧情绪”,这种情绪表现在食品方面,以《舌尖上的中国》为典型,该节目热播之后曾掀起一股传统食品网购热。
网购年货需制度遏制乱象
乡土年货热销的同时,市场乱象也渐渐呈现。在淘宝网搜索“诺邓火腿”,有近百家网店宣称自家产品正宗,但很多网店的发货地址却并不是云南大理。“一个产品火了,就有很多店家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让消费者真假难辨。”热衷网上扫货的消费者尹涛说。
不仅如此,很多乡土年货的网络销售还面临着保质期短、保存条件要求高的困难以及店家卫生标准低、食品经营许可证缺失等问题。
在一家销售徽州毛豆腐的网店网评中,有多位买家反映收到的毛豆腐因物流时间过长而变质。在笔者追问下,店家称自家经营的毛豆腐无添加剂,有卫生许可证,但却拿不出相关证明。
一位快递员工透露,在运输过程中,网店配送的食品和其他物品在通常情况下是混装的,有时候难免造成包装破损、食品污染的现象。
上海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马志英认为,目前我国在食品网络销售方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规范措施,年货“上网”想要长远发展,必须建立标准,加强监管,规范网络食品市场。
天祥集团中国区食品部总监陈本洲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建立可追溯的食品流通渠道体系,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能力。消费者也应增强权利意识,通过维权对食品网购行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其尽快成熟。
何计国建议,消费者在大快朵颐之前,应详细了解店家的卫生许可证、原料来源渠道、食品保质期和营养标签等信息,慎重网购年货,尤其是网店自家生产的、需要低温贮藏的、易变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