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假鱼翅”事件,让市民早已恐慌不已的食品安全,再次聚焦到了高档补品上面,高暴利、低成本、合成假货,这些屡见不鲜的名词一次次的打击着消费者的热情。事件自曝光已过去半个月的时间,北京的鱼翅市场早已门可罗雀,不少商家的正常经营也遭受了重创,但面对未来发展多数店主都持乐观态度。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淡然?告别了大鱼大肉时代,生态保护的念头深入人心,但过节送高档补品依然流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是不是都是过节惹的祸?敬请关注中新网生活频道关于“鱼翅”的连续报道。
往年春节前是鱼翅的供应旺季,然而今年受到“假鱼翅事件”影响,北京多家海鲜干货市场只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近日,中新网生活频道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大型鱼翅市场,发现超过八成店铺都已关门歇业,还留守的店主向记者大道苦水,部分媒体的报道对自身正常的经营已造成严重影响,酒店以假鱼翅欺瞒消费者,而商家在出售鱼翅时,就表明了是合成鱼翅。
超8成店铺已关门歇业
早上7点,中新网生活频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南四环边上的京深海鲜市场,在二楼的海鲜干货市场记者发现,鱼翅早已绝迹,偌大的市场只有零星的两三家还在出售。当记者以购买送礼年货的顾客身份上前询问时,几乎所有店家都表示没有鱼翅,年前只会以出售高档海参为主。
随后中新网生活频道记者又来到和京深海鲜市场仅仅隔了一条马路的联宏海鲜干货市场。记者发现,这里的生意更加惨淡。二层以出售鲍翅为主的店铺,八成以上都已关门歇业,还留守在市场的黄店长说道:“这里的店铺主要以经营鱼翅、鲍鱼为主,假鱼翅发生后,这里大多数店铺都关门提前回家过年了。留在这里的也已经不再出售鱼翅,我店里的真鱼翅如今也没人买,所以改卖海参,希望能赚一些钱,能回家过个好年。”
暂时避风头 1个月就能恢复
对于鱼翅市场未来的前景,专门经营鲍翅行刘女士向中新网生活频道记者大倒苦水:“现在鱼翅名声很臭,没人来买,但我们原来卖的时候也是标明合成鱼翅卖的,买家多为酒店。央视曝光后,消费者感觉被欺骗,不再消费鱼翅。但高额的利润都是被酒店挣走了,我店里的真鱼翅如今也没有市场。”(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