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赵世标
第18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9月5日落下帷幕。
作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投资贸易盛会之一,本届乌洽会取得了对外经济贸易成交总额43.1亿美元,增长21.9%;内联合作项目和国内贸易合同成交总额2341.8亿人民币,增长29%的骄人成绩,再次凸现新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区位优势和独特作用。
“质量兴新”战略释放出什么
质量就是标志、质量就是安全、质量就是信任、质量就是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实力的综合反映,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质量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要关注质量,谁在质量方面占据了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中掌握主动。
打开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抽查统计报表,会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建材、农资、食品、石油化工等自治区重点监督的产品质量批次合格率达到75%,部分农资产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生产领域的产品平均抽查合格率基本稳定在75%~84%。珠宝首饰和印刷品的抽查合格率分别达93.9%和73%,略高于全国80.7%的水平。尿素、白酒、洗衣粉抽查合格率为100%,化肥、水泥、钢材、成品油和煤炭等能源产品质量稳定且继续走高,自治区重点工业产品总体质量稳中有升,饮料、防水卷材、酱醋、棉线棉纱等产品质量大幅增长。80%的规模以上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新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日益提高。
可喜的局面,与新疆质监局全力贯彻自治区“质量兴新”战略密不可分。质监系统是负责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等工作,具有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权的政府职能部门。有人曾称质监部门是:“上管原子弹,下管葱姜蒜”。可见其工作的有效性在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计量检测和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与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联系点,实行跟踪服务,形成了引导企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三管齐下”的质量工作格局。质量技术监督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法规体系,技术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稳步上升,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质量效益型企业,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全区产业、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能力建设使新疆质监如虎添翼
新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是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区,是我国向西出口的桥头堡。
新疆,从2006年以来经济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显著的地位,赋予了新疆质监人特殊的历史使命。他们很清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是保持和争创发展优势的关键。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和《自治区质监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新疆质量建设的目标、任务作了具体的部署,凡此种种,都要求新疆质监要有大作为。
能力建设被摆在了新疆质监工作的首要位置,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景武峰说,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要有具体的承载,这个承载,就是能力,没有实现目标的能力,目标就是空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能力建设是质监部门履行职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后劲、助推地方经济的有效保障。为此,新疆质监局针对新疆质监系统点多线长,全系统70%的县局没有办公检测用房,80%的县级局没有执法交通工具的现状,紧紧抓住国家在人才、资金、政策上向新疆倾斜的机遇,制定了包含基层建设、技术机构改革发展、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四个“三年规划”的《自治区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事业发展三年规划》,实行“三三制”筹措资金的办法:即县级局建房、购车等自筹三分之一,自治区局和地州局各帮助解决三分之一,调动了全系统走自我发展路子的主观能动性。2006年以来,全区质监系统自筹资金投入3000万元用于30个重点县(市)质检机构食品检验机构建设,为所有县级局解决了办公检测用房,改建地州市实验室面积3.44万平方米,县级1.2万平方米,为95个县市局解决交通工具,加强检测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和检验环境的改善,县级局普遍具备了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常规项目的检验能力。
目前,30个重点县(市)食品检验实验室初具规模,自治区棉、毛、丝、麻、纺织品等各类纺织纤维及制品的质量检测以及纤维质量违法案件查处的速度明显加快。技术机构业务工作量近3年年均增长超过了25%。执法装备、工作用车、仪器设备总数比垂管前增长了2倍多,技术手段实现了更新换代,一批科研成果先后在国家和自治区获奖。
新疆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的3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基地。新疆质监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和自治区支持下,积极配合新疆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加强国家级检测中心的建设。已建立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棉花等6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和4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占地100亩、实验室面积6.5万平方米的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研究基地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各项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即可交付使用。
自治区标准化院为新疆哈密瓜、吐鲁番葡萄等建立了质量追溯系统,被列为供奥运会食品。对生产领域实施监督检查产品的种类由3年前的70类增加到98类,监督检查新产品质量总体批次合格率达到86%,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带动了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用标准助推精品农业
无农不稳,是人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从传统的种植模式中跳出来,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色彩。
市场农业就是现代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只有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才能大幅度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然而,品牌建设又离不开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品牌。对此,吐鲁番的农民有着太多的体会,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历史悠久,畅销各地,但突然有一天,这两种让新疆人自豪的农业产品在市场中栽了跟头,久负盛名的吐鲁番葡萄干曾经出口到国外却因产品质量不过关身价大跌,价格每公斤只能卖到1.2元,最低的才卖到0.8元。
严峻的现实使吐鲁番人认识到要想拥有占据市场的品牌,就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全球农产品市场准入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只有实行从选种、栽培、浇水、施肥、管护到采摘、贮存包装、运输、加工、质量追溯等所有环节都标准的生产,产品才能占据市场。
新疆质监人及时地拿出了标准,从哈密瓜的种植、施肥、糖度、瓜的大小、轻重、瓜的颜色、瓜上的网纹、包装等一系列的环节都做了严格的规范。结果一个精品哈密瓜,今年春节在乌鲁木齐、石河子、乌苏、奎屯的超市里卖到了80元一个。
2009年6月,吐鲁番地区质监局标计科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
2009年吐鲁番地区种植了8.5万亩哈密瓜,由于实行了标准化种植,每公斤哈密瓜销售价平均增加了0.8元,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当地哈密瓜种植户增加3亿多元收入。
标准化转变了瓜农的种植观念,标准化带动了哈密瓜产业的升级,标准化铺就了吐鲁番精品农业发展之路。
仅一个哈密瓜标准体系,就产生了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新疆质监局制定了36个农产品标准体系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它们给新疆农业发展带来的推动力,是不言而喻的。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疆质监局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知名品牌,按照“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农户”等示范区的建设管理模式,建立了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产品基地,提高了农产品出口。其中,吐鲁番地区质监局通过开展葡萄标准化种植和加贴地理标志,为“吐鲁番红柳河葡萄”、“和田皮亚曼甜石榴”、“新疆哈密瓜”等农产品建立了质量追溯系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用质量提升大众幸福指数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科学发展,对于农民来说,质量就是让自己种植的产品被人们认可,能卖个好价钱,对于新疆质监人来说,质量就是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文明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文明不仅仅是看有多少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这个地区的民众受到关怀并由此感到幸福的程度。
在今天的新疆,食品质量整体水平呈增长趋势。全面实行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初步形成了区、地、县三级监管体系,在乡镇确定了兼职的食品安全协管员。对全区食品生产加工业和小作坊进行了全方位普查,建立了6390家食品生产企业数据库档案,确立了ABCD四个质量安全等级,并与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和责任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目前,28大类525种食品全部纳入市场准入监管,共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1500多张。获证企业的总体市场占有率达到80%,成为食品行业骨干,食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明显提高。各部门对各自辖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卫生监督、食品安全、打假及查处问题等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了食品质量预警应急体系,有效地化解了一些敏感问题和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近年来,全系统累计立案查处各种制假售假案件9803起,涉案货值22.7亿元,捣毁窝点43个,做到了监督一类产品,整顿一批企业,提高一个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加大了受理投诉、解决纠纷的力度,为消费者挽回8000多万元经济损失。
“质量兴新”战略提速
如今,以质取胜战略正在深入人心,全区有47个市县开展了质量兴市(县)活动,石河子、奎屯、库尔勒、昌吉4个市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单位,促进了区域质量水平的提高。
全区近1140家百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实行了动态管理,对生产领域监控企业达到1.6万家,监督抽查产品扩大到1000多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类重点产品100%建立了质量信用档案。186家企业获3C认证书593份,15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1483家企业获得各类生产许可证和强制认证书,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能力明显提高。
全疆累计有152家企业532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41个产品获采标认定证书,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消灭了无标生产,有32家企业获得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证书。新疆啤酒厂等200多家骨干企业建立完善了产品标准、质量保证和检测体系,天山毛纺厂、特变电工、天山面粉、天然彩棉和麦趣尔的产品先后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据统计,这些名牌企业对新疆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达到17%,拉动经济增长达4个百分点。
60年,弹指一挥间。
步入质量时代的新疆各族人民正迎来新的繁荣。
新疆“质量兴新”造福百姓
2009-09-08 18:47 《中国质量万里行》 赵世标
赞助商链接
网友评论
已有11人评论,点击查看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 1安信地板3种产品被检不合格 表示将立即整改
- 2苏泊尔产品信任度大幅下降 2012年表现不会很
- 3国产奶粉苦撑两年首次提价 称不涨价生存成问
- 4光明新鲜屋牛奶月内涨价 其他品牌暂不跟进
- 5婚恋网站“三托四骗”泛滥 实名制或成治骗良
- 6安信董事长承认三项指标不合格 称将负责到底
- 7“真假乔丹”引发名人抢注争论
- 8压岁钱坐地起价 网友戏称春节简直是春劫
- 9山寨版春晚礼服网上热销
- 10圆通等多家快递公司半歇业 部分开业公司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