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郑梦超 黄劼 李洪涛 吴采平 刘浩
5月1日,中国联通对外宣布取消手机用户话费有效期。这是继中国移动在今年元旦取消话费有效期后,国内另一移动运营商对取消话费有效期作出的承诺。同时记者了解到,中国电信各地一些分公司也陆续取消了话费有效期。取消预存话费有效期措施的出台得到了广大手机用户的欢迎和肯定,但各地不少手机用户反映,目前三大运营商几乎所有套餐都设有最低消费门槛,手机账户余额必须够扣每月最低消费额度,这实际上是对包月话费设定了一个月的有效期;对非套餐用户,运营商也都设定了每月最低消费门槛。连日来,本报部分驻地方记者在北京、广州、上海、长春、武汉、福州等地就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调查——————
包月话费有效期一个月
虽然取消预存话费的有效期,但账户余额必须够扣每月最低消费额度。各地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三大运营商几乎所有套餐都设有最低消费门槛。
如吉林移动推出的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套餐,均设置了每月最低消费的门槛。5月3日,吉林移动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以全球通88元包月套餐为例,每个月的消费最低为88元,如果只消费了50元,余下的30元话费自动核销,不能计入下个月。也就是说,88元的话费有效期为每个月的最后一天。
5月3日,吉林联通长春市东岭南街营业厅,一位客服经理表示,该公司正在推出3G“A计划、B计划、C计划”3种套餐,每种套餐都设定了每个月的最低消费金额,46元至886元不等,同时根据套餐的金额赠送一定的上网流量。“取消预付费有效期限制,我们公司是有条件的。”5月2日下午,吉林电信长春市繁荣路营业厅一位客服人员如是说。据记者调查,该公司虽然对部分用户取消了预付费有效期限制,但与移动、联通一样,对选择套餐式服务的用户,也设置了每月最低消费。同样,无论每个月的最低消费金额是否消费完,余额都是自动核销的。此外,该公司对参加预存话费赠送手机的用户,也没有取消预付费有效期限制。
记者从其他城市了解到,各运营商针对套餐设定最低消费门槛的规定与上述规定基本相同,只是套餐包月金额略有不同。
连续两月不消费停机保号
对于非套餐用户,各地运营商也都设定了每月最低消费门槛。
如广东电信规定,无固定月租或无“月承诺最低消费额”的预付费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在原套餐基础上需要加5元/月承诺最低消费后,才能取消预存的本金金额有效期限制。广东移动也表示,少部分零月租用户还存在有效期限制,不过,零月租用户可发送短信来取消话费有效期限制,但如果连续两个月无通信消费行为,则开始收取5元/月的停机保号费。广东联通表示,对于无月租或无月最低消费的预付费产品,用户可通过在营业厅或中国联通网上营业厅变更套餐,选择无话费有效期限制的预付费产品。
运营商针对非套餐用户推出停机保号规定较普遍。5月2日,北京移动“10086”客服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神州行用户如果连续两个月没有任何通信消费(即未产生任何费用),则进入停机保号状态,并开始收取0.16元/天的停机保号费。在停机保号状态下,号码被锁定,除拨打110、119、120、122等免费应急号码和本地10086服务热线外,不能进行任何其他操作。如果用户不申请转为正常使用状态,则将一直扣减停机保号费,直至号码欠费,如号码已销号则服务终止。另外,预付费有效期的取消需经过客户本人申请及确认,系统不会自动取消。
专家观点——————
显失公平
针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取消话费有效期有所保留的现象,5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对记者直言,移动通信话费应回归简单化、透明化,企业不应通过设置种种复杂的套餐、规定来算计消费者,“世界电信行业发展初期,资费非常透明,后来随着服务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从亚洲某些国家开始出现了日益复杂的套餐资费、捆绑资费,这一现象使社会进入精细利己主义误区”。
5月3日,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认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未全面取消话费有效期的行为依旧涉嫌强制消费,明显属不合理行为。董正伟说,同样作为企业的用户,通信企业应对未承诺最低消费、未订制每月优惠套餐的用户与其他用户一视同仁,而不应设置保号费等门槛进行区分,否则便涉嫌歧视这一部分用户,“为做到和其他用户平等,这部分用户只能通过承诺最低消费或订套餐的形式来实现,从而每月固定向企业交一定费用。由此来看,企业以最低消费的形式强迫用户消费的本质没有改变。”
打破垄断
早在数年前,社会各界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设置话费有效期行为进行过抨击,且一直未予间断。尽管国内三大运营商终于对此作出实质性回应,但其对某些预付费品种保留有效期的行为无疑让消费者有所失望。为何话费有效期不能完全取消呢?
杨培芳就此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只考虑利润,而忽略了其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企业应调整经营理念,坚持提供最基础的服务,回归社会公益性,从而最终实现资费的简单化、透明化,让消费者明白放心消费,但要达到这一预期目标,仍有很长路要走”。
而董正伟则表示,行业垄断是致使国内移动通信领域问题不断的根本。“三大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导致企业随意设置门槛坑害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反垄断法》、《价格法》等相关法律对垄断企业积极进行处罚,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董正伟还建议,消费者遇到此类问题也应积极维权,可以以合同条款显失公平为由起诉运营商,要求法院判令运营商变更合同条款、返还不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