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味千拉面最终承认其向顾客提供的骨汤是勾兑而成
图2:超市内的食用碘盐被抢空
在过去一个3·15年度里,消费市场上的很多虚假宣传和忽悠行为依然禁而不止。这一年,防辐射服的伪科学理论,餐饮企业汤料、饮品的勾兑行为等,这一系列事件的被曝光,令不少行业大佬们的谎言穿帮、颜面扫地。这一年,通过皮纹测试便可预知孩子未来,一些商品大打抗核辐射招牌等,商家这些打擦边球的行为和忽悠手段玩得越来越玄。这一年,“健康教母”神话破灭,阴阳菜单被曝光,这一切让消费者明白,总有一些人,受利益驱使而置诚信于不顾,巧立名目骗取钱财……回眸过去一个3·15年度,本报总结了消费市场上6大典型的消费谎言,以提醒消费者明辨,同时警示商家莫丢诚信,以免毁了自己的招牌。
1防辐射服不防辐射
回顾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各类防辐射服大量涌入市场,无论是实体商场还是网上商城,防辐射服的销量都节节攀升。尤其是城市里,防辐射服几乎已成为每个准妈妈的标准配备,更有诸多机构及专家为其功效宣传推波助澜。据2011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真相调查》节目报道,尽管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大打高科技牌,声称其可将手机、电脑等日常接触的电子类产品所产生的辐射中的99%,都阻挡在防辐射服外。然而科学检测证实,现实生活中穿着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反而还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
防辐射服不仅不能减少辐射,甚至还会增强辐射,这一真相让很多准妈妈慌了神。随后,业内专家就此发表观点称,在人类当前的生存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单靠防辐射服是难以达到规避辐射的效果的。相反,如果对防辐射服使用不当的话,还会加重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马谭源也公开指出,当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类防辐射服基本不具备防辐射作用。而生活中所产生的辐射危害程度较低,孕妇只要注意远离或减少使用一些电子产品,不穿防辐射服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点评
防辐射服穿,还是不穿,这对准妈妈们来说是个问题。生活当中,伪科学从来都是披着科学的外套。在商家看来,以前那种以需求引导供应的老套路已经过时了,现在用供给诱导需求才是王道。他们利用消费者认为所有电磁辐射都有害的误区,一会儿声称使用了金属纤维,一会儿又推出银离子概念,披着高科技的外衣,用玄乎的广告词和专业术语,让消费者屡屡上当。
接下来,市场上肯定还会有更新的此类产品面世。一个接一个的新商品会以消费者从来没有听过的概念和从来没有见过的面目走上柜台,这其中还会不会有谎言?谁都不敢保证。但在防辐射服谎言被曝光这个事件上,有媒体指出,由于防辐射产品是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尚未出台防辐射服的行业标准,防辐射产品既不能定义成医疗器械,也没有被明确属于工业产品,因此还处在一个监管空白状态。对此,相关监管部门应改变“不出事不发声”的思维定势,对市场动向保持敏感,对如防辐射服等影响人群较广、又缺乏科学依据的产品,通过科普宣传、发布权威鉴定报告等方式,让消费者认清其真实面目,从而保持理性消费。
2皮纹测试难测未来
回顾
今年春节前后,山西省太原市一些幼儿园要求幼儿接受一种所谓的皮纹测试,每次收费1200元。据了解,所谓的皮纹测试,就是通过对双手掌纹及十指指纹的采样分析,检测孩子先天遗传的各种差异和特质,并由此来反映被检测者大脑发育、皮质层状态和灰层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测出孩子的先天智能和潜能,进而由此判断出其最好的发展方向。据负责推广该技术的山西道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称,该项测试适用于年龄在3个月以上的所有人群,目前主要用于对儿童智力的开发与引导,可顺强补弱、扬长避短,激发孩子的潜能,确定艺术、文化、思维等诸多培养方向,促进孩子早日成才。
此事一经曝光,太原市教育局立刻在全市幼儿园展开检查,严禁组织幼儿进行皮纹测试。针对山西道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皮纹测试所收费用如何处理的问题,太原市工商局于今年2月2日进行了调查,并督促该公司退还参与测试的27名幼儿的费用,共计3.24万元。
该事件虽然就此落下了帷幕,但据媒体报道,这种皮纹测试已经在武汉、长春、西安、宝鸡、南阳、太原、成都、重庆和南京等多个城市的幼儿园开展过。此外,开展这项测试的有关公司人员还说:“我们也希望有科学界的专家来验证(皮纹测试),这项技术在内地确实尚未获得专利。”
点评
乍一听这皮纹测试,似乎是一种高科技检测手段,其实,这只是一些不良商家针对幼儿人群推出的一项生财之道。有关专家指出,人类基因决定了人的手、脑等部位的生理特征,但这些特征有着怎样的联系,又该如何解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来回答,也尚未达到可以从指纹看出大脑发育状态、并检测出人的智能的程度。皮纹测试夸大了对手部的望诊功能,称能测出孩子在哪个学科有潜能,带有一定的迷信思想,会造成误导。
伪科学之所以成为某些人的赚钱工具,说白了,就是利用了家长急功近利的育儿心理,这些家中的“小皇帝”成了某些人的“印钞机”。而皮纹测试这一伸向孩子的“第三只手”之所以能长驱直入,掏进家长的钱袋,与一些幼儿园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对此,监管部门在价格备案、将学前教育收费纳入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建立举报平台,加大监督力度,对以公益名义骗钱的苗头性问题应闻风而动,跟踪检查,从而遏制借幼儿成长之名行敛财之实的形形色色乱象。
3知名餐企陷“勾兑门”
回顾
2011年7月至8月,栽在“勾兑门”上的知名餐企不在少数。
2011年7月,一直以骨汤熬制、高营养著称的日本面馆——味千拉面,被曝不仅钙含量严重夸大失实,所谓的骨汤熬制也是用“猪骨汤精”浓缩液勾兑而成。几天后,味千拉面方面终于承认,其拉面产品所用的汤底确非熬制,而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
2011年7月,一张关于某快餐店门店外堆放着几箱豆浆粉原料的图片在微博上迅速引发海量关注。该店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北京地区以外,该店的豆浆均由豆浆粉调制而成。在后来的几天时间里,包括真功夫、永和豆浆在内的多家知名快餐企业均卷入了豆浆“勾兑门”事件里。
2011年8月底,素以好服务著称主营火锅的海底捞,也被曝其向客人提供的骨头汤、柠檬水、酸梅汤等都是兑制而成,店家还专门教员工如何回避顾客询问,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响。某门户网站一项超过2300名网民参与的投票显示,尽管仍有41.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受影响,但还是有高达42.3%的被调查者选择将“再不去就餐”。
经媒体曝光后,这些餐饮企业都承认了自己勾兑的事实。
点评
一个个“勾兑门”事件,不断进入消费者的眼帘,正在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挑战着企业的道德底线,伤害着消费者的感情。面对消费者的疑问,尽管有业界专家指出,这类事件的实质问题,是标准化工艺与消费者传统饮食习惯、消费预期之间的错位。许多人看到“勾兑”等字眼后,往往不假思索地认为其有害。其实,这仅仅是一种 “凡是传统的就是好的”的潜意识,是对现代餐饮行业的一种误解。此外,食品专家也纷纷为勾兑食品的安全性正名。但真正令消费者愤怒的并非勾兑食品本身,而是这些餐饮企业的刻意隐瞒,甚至公然欺骗。
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企业选择勾兑食品已经成为业内常态,企业缺失的不仅是常识性的大众价值观,还沦丧了以诚信为本的企业良心。消费者所期待的,只是希望企业实话实说,恪守商业良心诚信交易,如果是勾兑食品就明文标注,并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明明白白选择。这样的企业即便不是真君子,最起码也是真小人。但现状是,企业不向消费者说明白,掩盖真情,文过饰非,那就是一种瞒骗行为,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4商品打防核辐射牌
回顾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导致该国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与核泄漏事故。随后,网上开始流传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此消息一出,我国部分地区立刻出现了抢购食盐的疯狂事件,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平日几元钱一包的食盐涨到了10多元钱。
与此同时,一些曾经被冠以“防电脑辐射”“防手机辐射”字样的食品、保健品,摇身一变增加了防核辐射功能。记者在搜索网站上输入“防核辐射”几个字,各种各样的产品便蜂拥而出。记者看到,一款名为3M的防细微颗粒物口罩,号称可防核辐射尘;一款美国某品牌生产的海藻碘片,用了大量与日本核辐射有关的图片进行宣传,声称其成分来源于海带,可防核辐射;一款纯手工香皂的广告宣称“防辐射、祛辐射灰尘、日本核泄漏必备,一口价368元”。另外,葡萄籽精华、韩版防核辐射高效金属钛锗手链等产品也在网上热卖,还有不少手链、牛仔裤、熏香蜡烛、衣服、投影仪、情侣卡通内裤等商品,也都贴上了“防核辐射”标签。在北京市知春路附近,甚至有房产中介公司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房子外墙经由特殊处理,能防核辐射。”
点评
从抢购碘盐到抢购酱油、碘片,再到抢购肥皂等所谓的防核辐射商品,不少消费者只要听到与防核辐射沾边就围了上来,为的是求得心理安慰。防核辐射商品之所以能够热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部分消费者的过度恐慌,所以,加强民众对核辐射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十分必要。商家这种在缺乏可靠科学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宣传自己的产品可以防核辐射的做法,不由得让人怀疑,这难道又是一次逐利忘义的炒作行为?
有关专家指出,无论是从材质上还是从价格上来看,那些蜡烛、口罩、牛仔裤等商品都不可能具有防核辐射的能力。有商家将一些防普通辐射的产品夸大为能防核辐射,是在偷换概念,有意误导消费者。核辐射与生活中电视、冰箱、电脑、手机等许多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同,它的能量更强,密度更高,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商家这种利用消费者的恐慌心理,炮制或包装所谓防核辐射商品的做法,不仅丧失了商业道德,有些还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比如有些商家关于戴上项链、手链就能防核辐射的宣传,已涉嫌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并严重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5餐饮团购玩阴阳菜单
回顾
团购菜单上标价 78元的“烧味三拼”实际仅49元、实际价仅13.9元的腊味饭在团购券上却标成了29元……面对各大团购网站竞相推出的“超低价”团购活动,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有些商家悄悄拿出阴阳菜单来应付,让消费者深感上当受骗。
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做法和分量,但是大堂散座和包间内的菜单价格却不同;拿给本地市民的和给外地游客的菜单价格不同;要发票的和不要发票的菜单价格不同;团购的与非团购的菜单价格不同……这就是一些餐馆暗中多赚钱的方式——阴阳菜单。
2011年11月26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通知,对餐饮行业进行价格大检查,知名饭店、连锁餐饮企业成为重点检查对象,检查内容包括明码标价、阴阳菜单、涨价幅度等。
点评
事实上,阴阳菜单是许多餐厅中存在的一种潜规则,长期以来广为消费者所诟病,也一直解决不了。这里面有监督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同样也有餐馆负责人的侥幸心理在作祟。现在,阴阳菜单被商家用来敷衍低价团购,这同样也是商家的侥幸心理在作祟。
消费者之所以喜欢团购,是因为其所销售的商品便宜,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可当人们发现这一切都只是商家设下的一个圈套时,还会相信团购吗?团购作为经济实惠的一种新兴消费方式,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且前景被看好。要让这个新兴的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就需要一套更加明确的规则和监管机制,使那些不法经营者再也不能混水摸鱼,而消费者则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警惕掉进团购消费的陷阱。
6“健康教母”养生闹剧
回顾
马悦凌,本是一名护士。但随着2007年9月由她所撰写的《不生病的智慧》一书出版,她开始受到人们的追捧。该书封面标注着这样的话语:“‘健康教母’马悦凌告诉你99%的疾病都可以靠自己用补气血的方法治好”。该书一出来,迅速占领了各书店的畅销榜,被评为当年十大健康好书之一。随后,马悦凌又出版了《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与《马悦凌细说问诊单》几本书。在她的书里,固元膏滋补、艾条灸治病、吃泥鳅去虚火、吃海虾补肾是最常出现的养生观点。这些书流行后,其推出上市的马悦凌固元膏更是风靡全国。马悦凌宣称:自己掌握不生病的智慧,所有疾病均来自寒凉。另外,她还说,她创造了医学奇迹,治愈了截瘫、癌症、渐冻人症,并向艾滋病发起挑战。由此,马悦凌被人称为“健康教母”。
2011年上半年,100多人因按照她书中所写的生吃泥鳅而导致中毒,使其提出的一系列养生论遭到质疑。对于她那本畅销书《不生病的智慧》,有网友称其是“将大众杂志上的科普文章、医学杂志上的介绍以及医药小报广告拼凑在一起”。
2011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24种编校不合格的养生保健类图书,其中马悦凌的成名作《不生病的智慧》,因涉嫌非法行医被要求全部销毁。同时,南京卫生局也表示,并未发现马悦凌的任何护士执业注册登记信息。至此,“健康教母”神话破灭。
点评
近年来,利用公众对健康养生的热望和对妙手回春的祈盼,一些个人和组织打着所谓专家、权威的幌子,迷惑或欺骗消费者,借机敛财,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医、大师,而这类人的真实面目又都一个个被戳穿,狼狈收场。其实,只要人们略有科学常识,就会发现这些包治百病的养生宣传都是虚假的,只不过是用来吸引人们眼球的招数而已。
既然有了张悟本的前车之鉴,为何马悦凌还能备受追捧,让养生忽悠闹剧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毫无疑问,马悦凌们的前赴后继是监管之失。透过神医、大师们的走红,我们几乎看不到养生保健出版市场最基本的门槛,而少数传播媒介更是在无底线地充当着吹鼓手的角色。在找不到养生领域对口管理单位和监管标准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面对巨大的利益,马悦凌等人的出现也就毫不稀奇了。遗憾的是,我们公共职能部门未必善于事后打击,却也不太善于事先发掘这个市场,给无数“健康教母”这样的闹剧提供了空间。如果不从监管入手,那么无论是张悟本还是马悦凌,他们只是过客,而并非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