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巧克力经拆除包装融化竟再次生产成‘巧克力’, 钢筋经非法热轧加工后被拉得又瘦又长……”3月14日,省质监局在宁发布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打假十大典型案例,制假售假者五花八门的作案手段被曝光。
据了解,去年全省质监系统组织开展了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等一系列打假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案件。在此次曝光的十大典型案例中,去年9月,宝应质监局稽查大队接举报,对宝应县徽龙机械厂进行执法检查,现场发现假冒“安宜”等品牌的液化气钢瓶护罩2424只,模具11块。
经核查,该厂两年来共销售假冒护罩25万多只,货值金额近300万元。去年8月,无锡质监局与无锡公安滨湖分局联合执法,捣毁壬港村惠巷上68号及南苑新村68号仓库内的一家“太太乐”鸡精制假窝点,犯罪嫌疑人戴某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010年8月,南京市质监局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对南京冠川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生产加工钢筋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经查,该公司违法加工拉伸钢筋共计328件,该案已移送司法部门进一步处理。
去年3月,南通质监局稽查支队执法人员对善龙食品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涉嫌使用已入库的巧克力等回收食品再生产食品。经核查,该公司在2010年12月份期间,违法使用库存时间较长的滞销巧克力和粉糖产品,经拆除包装、打粉或融化等过程,重新与新原料混合,再次生产成“巧克力”、“粉糖”食品,共使用回收巧克力200公斤、回收粉糖500公斤。(新华日报 耿 联)
已有540000条与打假相关的微博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