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险消费者来讲,保险公司每一个产品的真相和全景,都笼罩在自己的常识以外,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迷雾。但是,如果这种市场迷雾是由保险公司误导或隐瞒造成的,那就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关于“友邦保险"护身符"定价比人保寿险"精心优选"产品贵3倍”的问题,友邦保险的解释难脱误导和隐瞒之嫌。我认为,对保险消费者来讲,友邦的辩解,会加深市场迷雾。
友邦“选择性强调事实”更有选择性之嫌
《友邦保险惊诧:保费比人保寿险贵3倍》一文发布后,友邦保险指出该文带有“主观偏颇”。友邦表示,文中有多处“选择性”强调事实。
但是,我根据友邦的解释,通过专业精算师的支持,再次对友邦与人保寿险的两款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仍然是:友邦的“护身符”比“精心优选”贵很多。
根据测算,定期寿险中,友邦的“护身符”比人保寿险的“精心优选”整体贵了159.03%,最贵的达到了惊人的259.23%,近3倍;而附加重疾险中,友邦比“精心优选”整体贵了172.77%。最贵的达到了218.22%。
在将最新调研结论通知友邦后,友邦一直没有在约定时间内给予回应,不过,让消费者欣慰的是,友邦保险总算没有再次进行“选择性”回复。
友邦“不能单纯比较价格”有隐瞒之嫌
对于调研结论最核心的部分,友邦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反而指出两家(保险公司)产品有较大的差别,因为保障利益不同,因此不能单纯进行价格比较。
但是,我认为,友邦保险此举无疑是利用消费者的专业知识不足,隐瞒保险产品定价的基本常识。
专业人士认为,保险产品保障功能的差异确实是影响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的风险有不同的价格。但既然能够定得出价格,就意味着不同风险都有可以量化测算的价格模型。所以,专业人士完全可以把两款产品的保障功能尽量拆细到相同或近似,然后再作比较,如此就可以基本判断不同公司的定价原则和不同产品的性价比差异。
我认为,保险定价本身就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风险、任何保障和任何服务,都可以通过精算量化到精确的数字,这个最终的数字就是该款保险产品的价格。据此,相同类型相似保障的保险产品,完全可以比较双方的保险价格的高低。
友邦保险专业缺失还是故意误导?
让人惊讶的是,面对调研结论,友邦保险又强调自家产品具有“保证转换权利”,且不需要体检。言下之意,这些服务都可以增加消费者利益,故保费价格需要提高。
专业人士通过对友邦“保证转换权利”条款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个转换权益并没有什么特别价值,也不会对产品最终价格造成影响。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友邦的“保证转换权利”需要转换费用,并且具体多少费用,友邦条款中没有说明,消费者购买时需要适当关注。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友邦保险把“不需要体检”作为应对“价格贵质疑”的理由,不知道友邦是过于高估了自身的专业能力,低估了大众的专业水准。
众所周知,“体检”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的一种手段,它会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从而导致保险价格的提高。专业人士强调,保险公司强调产品“不需要体检”、“免体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销售人员的销售难度,提高销售成功率,而并非从客户利益的角度考虑。
保险产品定价体现公司道德水准
也许对拥有90年历史的友邦保险来讲,刚刚起步的大陆保险市场和保险消费者都还不够成熟和专业。但是,企业的道德属性和社会责任永远是任何公司最核心的竞争武器。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经营文化、经营理念的体现。在保险发达国家,公认的常识是,保险产品的定价体现了保险公司的行为道德,一家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是否低廉,通常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以及保险公司愿意让利多少给保险消费者。
对“专业”的友邦保险来讲,90年的历史足以让其在经营效率方面傲视群雄,但是比民族保险公司贵得多的定价,到底是友邦经营效率不高?还是不愿多让利给消费者?在某些保险公司代理人眼中是“小公司”的人保寿险,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廉物美的“精心优选”,专业的友邦何时也“精心优选”下自身的保险产品?
欢迎打着“回家”旗号的友邦保险,驱散迷雾早日“回家”!
作者介绍
潘浩,保险实务专家,世纪保网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