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良莠不齐
从专业角度来讲,早教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但不专业的早教机构有可能会害了孩子
“大家都在发力的时候,我们也怕对不起孩子。”从事教育领域的谭虹(化名)告诉记者,正规的早教机构对孩子是有好处的。“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问题是很多父母不会教,也没有时间教”。
谭虹上班时,2岁半的儿子就轮番跟着奶奶和外婆呆在家里,“怕的就是老人家缺乏早教知识,错过孩子大脑发育的敏感期,最怕的是0-3岁的孩子看电视时间太长。”
谭虹给儿子选择的是某全球知名连锁早教机构,一年交了1万多元学费,最近加多了环球课。40分钟内,老师会模拟某个国家的场景,用双语给孩子们说当地的童话故事、文化,还有动画片。
“选择每个课程前,我都去听了。”谭虹说,印象最深的是艺术课,满桌子都是美国进口的涂料,从1岁多到3岁多的孩子可以随便挑选他们喜欢的画笔,直接在教室的四面墙上涂鸦。老师不会说好或者不好,但会说孩子们画的像什么,这和过去教孩子画什么,或者无论孩子画什么都叫好的理念确有不同。
与刘雷相同,谭虹在给孩子选择早教之前也考察过其他机构,“绝大多数不靠谱”。
“有的是无论孩子年龄大小,课程都一样;有的所谓蒙台梭利,实际上只是摆几套蒙氏教具而已,上课时甚至要求孩子老实坐好,与蒙氏不遏制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完全相悖。”谭虹说,早教课程对孩子到底有没有帮助,单靠家长试听一两节课无法了解清楚。
“我去过某个以游戏教学为主的早教机构,那里的游戏设置实际上并不适合0-3岁的幼儿。”她举例说,早教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大脑发育。不适合孩子的游戏,无法形成对大脑刺激,就是无效课程。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袁爱玲表示,目前每家早教机构都打着特色旗号。有些机构为了迎合家长们尽快让孩子成才的希望,打出让孩子包括唱歌跳舞、天文地理、音乐美术等招牌,即使这些早教机构能够做到以上对孩子们的教育目标,也会对孩子过早地造成教育负担。
“从专业角度来讲,早教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但也要看是什么样的早教,不专业的早教机构有可能会害了孩子。”袁爱玲说。
行业规范缺位
国内没有标准的教育模式,早教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圈钱的机构可能夸大宣传
一项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全国学前教育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
《中国教育报》指出,目前早教在一线、二线城市获得充分发展,一线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拥有50余家早教中心,在京上广深甚至超过百家,形成了以社区为辐射范围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而据专家测算,即使是国内已经红火的早教市场,也仅仅开发了约20%,未来10年将在三线城市和县级市呈现井喷式发展。
包括袁爱玲在内的多位学前教育专家认为,从整个产业来看,家长对早期教育的刚性需求,催生了早教行业的蓬勃发展,而目前国家尚没有提供标准的教育模式,师范院校也没有提供0-3岁的师资,早教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有责任心的,会潜心边做边学;为圈钱的,可能夸大包装与宣传,甚至施展骗术。
正因为良莠不齐,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条“起跑线”上纠结:孩子在早教中心是接受教育,还是玩?早教机构要尽教育义务,还是只为赚钱?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早教产业基本缺乏管理规范。比如,“种子计划”高昂的收费背后,攸武没有成立公司,没有组建团队,几乎没有雇用员工;这种基于网络的早教培训也不需要办公场地,报名的家长通过某个账户汇款后,也不开具收据或发票。
广东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负责人明确表示,“种子计划”从未在教育部门备过案,这是“以牟利为目的的个人行为,不属于教育行为”。
即使是实体存在的幼教、早教机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收费标准千差万别。目前,国内大专院校均没有开设针对0至3岁早教的专业,即使教学相对规范的老师主要也只是幼师毕业的学生或者有幼儿园经验的教师。
有研究指出,早教市场混乱的问题归因于早教机构尚未纳入教育部门的管理之中,基本上都是以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缺乏上级监管,因此也就没有人对它的从业资质提出要求。这样对儿童早期教育发展十分不利,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更加健全的行业规范,对早教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
据袁爱玲介绍,国外包括蒙氏教育等早教培训师要经过2至3年的专门学习,获得专门证书后才能上岗,但国内多数早教机构的教员都是培训2至3个月就上岗,有的出于成本考虑,哪怕只在幼儿园做过保育员的,也来早教机构当教员。
袁爱玲说,早教行业还处在“幼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会自发优胜劣汰。但对于一个涉及儿童未来的领域,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手规范。
- 1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