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市民胡先生在华联精品超市(BHG)三里屯店,购买了一盒瘦肉馅。回家做丸子汤时发现,整锅汤以及丸子都变成红色,他怀疑瘦肉馅里被添加了染色剂,使生肉看起来更鲜嫩。昨日,该超市相关负责人承认,员工违规在瘦肉馅里添加了“日落黄”。初步调查,“日落黄”是10月18日被员工带进超市,10月19日被添加进瘦肉馅里。(10月23日《新京报》)
染色肉馅添加“日落黄”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没有员工的违规,就没有“染色肉馅”曝之于众。当然,这样的结论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厘清几个问题:一方面,“日落黄”是10月18日被员工带进超市,其流通环节的是否合乎规定;另一方面,瘦肉馅里添加“日落黄”的行为到底是商场指示还是员工过错,在使用添加剂的问题上是否存在“潜规则”。
虽然超市方面负责人承认,此举属员工违规添加;但仍然令人臆测的是,员工为何会把本不应该添加的“日落黄”添加到肉馅里,其动机是什么?如果是操作违规,那么这家超市在添加剂的管理上应由监督部门整治问责;如果是商场“潜规则”违法使用添加剂,应由监督执法部门按程序处理。然而,在媒体曝光“染色肉馅”的几小时内,超市方多位负责人回应肉馅添加染色剂系个人行为,听起来似乎与自身的机制没有多大干系。当然,仅此一面之辞并不能澄清真相,至少难以成为公众信服的理由。
近年来,食品安全话题一直成为舆论的风口浪尖。类似的违规事件亦是举不胜举,譬如沃尔玛贩售“假绿色猪肉”,思念水饺含有致病细菌等等。然而,同类同质食品安全事件的屡次发生,其蔓延之势愈演愈烈,食品质量监管缺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添加剂泛滥使用,生产经营者肆意跨越红线已是不争的事实。坦白说,公众对食品安全早已失去了信心,健康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毫无疑问,“染色肉馅”的出现,公众迫不及待地追问“日落黄”的踪影,亟待的是食品安全忧虑何时才能解脱?而关乎食品添加剂一系列问题的诟病中,理所当然,员工不能成为染色肉馅的“替罪羊”,公众所需要的是如何才能有效净化食品安全环境,在企业与利益之间,在监管执行力与添加剂诟病之间,如何寻找最佳平衡点,才是力挽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之关键,而非等到事件曝光临时“抱佛脚”。
已有315条与染色肉馅相关的微博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