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各式各样的消费陷阱又开始让消费者们雾里看花。促销、返券、打折活动的字眼在商业街上比比皆是,怎么才能擦亮双眼绕过这些陷阱?我们当然要见招拆招!
陷阱1
抬价再打折
典型案例:田田上周末在西单某商场看上一双长靴,刚到膝盖的长度、镂空的花纹、中性的鞋跟设计,正是自己心仪已久的款式。田田一见商场在搞岁末促销,不由得心动,虽然后半个月手里只剩下1000元钱,她还是狠狠心买下了这款折后800多元的长靴。
三天后,田田陪好友到王府井某商场,看见同一款靴子价格竟然比田田买的时候便宜了100多元,店员说这个活动已经在所有专卖店搞了近一周了。田田一下后悔不已,想去换鞋,可自己已经穿了三天,也找不到适当的理由,买的时候少走了些冤枉路,换取些心理安慰。
见招拆招:人为制造卖点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眼下商场很少有做大型活动的,因此在搞某些小型活动的商场买东西反而不如在其他商场直接打折来得划算。
应对措施:1.按照个人的需求和经济条件来选购商品;2.货比三家。
陷阱2
免费送“三无”赠品
典型案例:小张说自己买东西经常目的不明确,比如前几天,她就因为送的小鸭子塑料杯太可爱了,于是买了五箱饮料搬回家,换回了五个可爱的塑料杯。可这可爱的杯子竟然没法用,只要靠近鼻子,就能闻到一股劣质塑料的味道,就像某些超薄塑料袋一样,恶臭,让人作呕。小张仔细一看,这杯子除了个塑料袋的包装,什么都没有,典型的一个“三无”产品。无奈小张实在是不敢用这个杯子,连摆着都怕污染空气,只好将可爱的小杯子扔掉了。
见招拆招:赠品现在成了“三无”产品盯紧的一块地方。宣传中承诺的奖品事实上没有一点质量保证。
应对措施:1.有做赔本买卖的商家,消费者在掏腰包前一定要好好火眼金睛一下,这个赠品到底值不值花这么多钱得到;2.赠品也要看清“三无”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因素。
陷阱3
“免费”不免
典型案例:吴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好好的身体在一家检测身体微循环的免费摊位前被忽悠成了内分泌失调。摊主一通乱侃,最后向吴女士推销他们几百元一个疗程的保健食品,吴女士想方设法摆脱摊主的纠缠,逃也似的离开了该摊位。之后吴女士还不放心地将自己的身体状况认真检查一遍。
见招拆招:为推销产品,厂商不可谓不花招迭出,打着“义诊”和“免费咨询”旗号把产品吹得神乎其神,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容易陷入误区。像商场中免费测试的柜台,在其中检测身体,没病也得被说成绝症。
应对措施:1.保健品属于食品,但不具备治病功效,不要被商家迷惑;2.对承诺先购买保健品,再“实行返款”的厂商要特别警惕;3.不要光顾免费摊点。
陷阱4
网上消费“钓鱼”
典型案例:老张说,自己最近当了回大鱼,让网上卖家放长线给卖了。老张看上了一款手机,由于老张在店主的店内早已是熟客,因此下意识地将钱直接打到了店主账上。由于没有使用网上商城平台的支付方式,老张只好用2000多块钱买份教训了。
见招拆招:网上不法分子惯用的行骗伎俩是:伪造各种证件和身份以骗取网民的信任;在网页上以超低价商品或优惠的服务广告“钓鱼”;先以少量的商品和费用将客户套住后反复地敲诈;当钱财都到手后便即刻销声匿迹。
应对措施:1.不能轻信广告和贪图便宜;2.不论与卖家是否相熟,购买大件商品或大额交易,应采取货到付款方式,并且要在当面验货和相关凭证齐备以后再给钱。
陷阱5
短信服务“中大奖”
典型案例:网友木头苦于手机被短信小广告轰炸。木头的手机是全球通的号码,据他说,估计自己的号码十有八九被泄露出去了,什么装卫星电视啊、你刷卡消费了、你收到祝福点歌了,每天都能收个十几条。最可恶的就是夜里两点多,小广告的发送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着实是敬业!
见招拆招:小广告至今仍有个别的运营商以免费服务、祝福或点歌、 “中大奖”等为“诱饵”,骗取消费者的相关费用。
应对措施:1.当出现陌生者的短信时,要有所警觉,如贸然回复就正中了不法运营商的下怀;2.在接到“中了某项大奖”的告知时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3.碰到确实需要的信息服务时,应把服务内容和资费标准都了解清楚后再回复;4.要留意查验每月的资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询问或向有关方面投诉。
陷阱6
“缩水”低价旅游
典型案例:马上就是元旦3天假期,旅行社的超低报价和“黄金线路”再度成为招徕游客的“吸引点”。赶上旅游淡季,小花表示,在某网站上看到的“一元团”报价确实诱人,但曾经被导游忽悠买了上千元没用饰品的小花决定不再上当了。小花说,虽然团费是便宜了,后面还有购物等着你,实际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见招拆招:旅行社的报价越低,旅行中的个人额外开支可能会越大,同时交通和食宿的条件也相对较差。
应对措施:1.出行前要对组团的旅行社和出游的线路进行筛选和判断;2.一旦真的选择了低价旅游,不要因导游的脸色而勉强接受购物,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