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潜伏台湾三十年 消费者怨每天都在给儿子喂毒

  塑化剂潜伏台湾三十年——“每天都在给儿子喂毒”

  南方周末记者 孟登科 特约撰稿 袁端端

  塑化剂是致癌物质,并被普遍认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多家台湾知名食品饮料及制药企业被检出产品加入塑化剂。

  台湾以近三十年的时间建立起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但屡被学界预警的塑化剂怎样逃过监管?

  大陆规定塑化剂不得用于油脂及婴儿食品包装。但在多种日用品尤其是食用油容器、保鲜膜、玩具、化妆品和洗涤剂中均有检出。

  超过两百家台湾厂商的逾五百种产品检出塑化剂超标。食品、饮料及保健品类问题尤为严重。 (CFP/图)  超过两百家台湾厂商的逾五百种产品检出塑化剂超标。食品、饮料及保健品类问题尤为严重。 (CFP/图)

  “安全食品台湾造”沦陷

  包括“统一”等龙头企业在内,涉及饮料、保健品和药品的超过两百家厂商涉案。这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台湾版三聚氰胺”的盖子被揭开,完全是一个“意外”。

  揭开盖子的是一名52岁杨姓女士,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查员。2011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因为此次检测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

  然而,这位细心的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二酯”)。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 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浓度),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卫生署直接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方,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最终查出,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DEHP。

  塑化剂DEHP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早在2006年9月间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六届“政府间化学品安全论坛”(IFCS)就曾明确提出,塑化剂DEHP是致癌物质。此外塑化剂还被普遍认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5月23日,当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被彰化地检署带走后,这个揭盖近两月之久的潘多拉盒子终于向公众敞开。

  昱伸香料公司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它的沦陷随即引发台湾食品业的地震。

  随着对昱伸公司上下游销售网络的监控和排查,涉案的企业和产品数量正与日俱增。涉案产品涵盖了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果浆果酱类、胶锭粉状5大类食品,此外还包括保健品和制药企业在内其他行业,甚至这把火还烧到了宝宝吃磨粉药用的调味糖浆。

  截止到5月30日,受台湾“塑化剂”风波牵连的厂商已达206家,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522项。台湾食品界龙头“统一”、悦氏运动饮料、知名药企“宏星制药”在内的多个名牌企业都未能幸免于难。

  台湾股市亦难逃厄运。从5月26日到30日为止,短短3个交易日,相关的食品、生物科技类个股,总计市值就蒸发掉了近百亿元新台币。

  风波远未结束。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台湾“卫生署”发出最后通牒:凡含有“卫生署”确认塑化剂污染起云剂及其相关产品者,必须立刻下架回收;如使用起云剂者,须于5月31日零时前提出安全证明,否则禁售;一旦查获制造贩卖或违法含塑化剂,将依法重罚,且一罪一罚。

  然而,这项重典的“药效”并不乐观。

  就在5月31日,全台湾终止食品含塑化剂行动日(D-Day)正式展开的当天,岛内各地检调、卫生机关对5大类食品展开稽查。一批供儿童食用的益生菌、乳酸咀嚼锭“比菲DODO锭”被验出DEHP浓度高达2108ppm,比官方标准1ppm高出了两千多倍。

  一位母亲在网上撰文说,“自责到眼泪快掉下来,每天都在给儿子喂毒”,更多家长开始计划成立自救联盟,要向厂商索求赔偿,甚至不排除通过诉讼帮孩子讨回公道。

  短短一个星期,台湾30年来苦心经营的食品安全的口碑就被彻底摧毁。台湾食品一度成了安全放心的代名词,高规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完备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让台湾自豪,也令世界瞩目。2008年大陆发生三聚氰胺事件时,“安全食品台湾造”的广告语曾令海峡此岸的大陆人民无比艳羡。

  “这是全球首例DEHP污染案例,污染规模亦为世界罕见,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长期研究塑化剂的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11年5月24日,生产悦氏运动饮料的名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进原与副总叶振业举行记者会,为饮料添加塑化剂道歉。 (CFP/图)  2011年5月24日,生产悦氏运动饮料的名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进原与副总叶振业举行记者会,为饮料添加塑化剂道歉。 (CFP/图)

  塑化剂如何逃过监管

  塑化剂属于 “第四类毒性物质”,事实上厂商在使用时不需要向监管部门报备。

  令公众疑惑的是,这个原本就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DEHP,是如何成为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漏网之鱼的?

  在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看来,DEHP之所以酿成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台湾管制架构的失效,“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

  目前,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种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其中只有78种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DEHP就属于第四类毒性物质,其管理采用“事后报备”,这意味着厂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说明的,“潜台词是相信厂商不会随便使用”,而所谓的事后报备往往就成了不报备,所以,“对于第四类有毒物质,监管只是名义上的”。

  塑化剂DEHP对人体的危害,在台湾早已有了确定性研究。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李俊璋教授曾对76名体内含有塑化剂的孕妇做过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结论是台湾岛内孕妇体内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代谢物浓度过高,是美国孕妇的4到13倍,这将导致孕妇甲状腺素分泌过低,恐怕会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在之后3年的追踪观察中,65个婴儿里,有31个婴儿观察到有雌性化倾向。“我们对DEHP的毒性认识已经是得到证实的。”李俊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事实上,DEHP早就该被列入第一、二类毒害物质了。如果被列为第一、二类有毒物质,对其使用、买卖的管理都将更为严格,该物质的使用、流向,都须在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登记,如果是使用到食品企业的,就会很容易被发现,“今天的DEHP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了”。

  中国大陆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务院办公厅所要求的从三聚氰胺的生产到销售到流通环节的全程实名登记制度,就是为了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

  詹长权还建议,对于添加到食品里的化学品应实行分类管理制度。“我们竟然允许食品工厂买化学品,这是不对的。如果化学品要放在食品里,就必须另开一个工厂,专门针对食品添加的化工厂。”

  不过,再缜密、严格的监管,黑心的商家总还是有办法突破防线,此时检测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将此次事件的矛头直指检测制度。“三聚氰胺的含氮量的确很高,所以被用来替代蛋白质,而我们的检验方法只是针对氮含量,并不直接检测蛋白质,所以,三聚氰胺就成了伪装的蛋白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检测既不直接测蛋白质,又不针对测三聚氰胺。”凌永健解释说,“同样的,我们的检测中心也不会检测DEHP,因为这并不在检测列表中。”

  在台湾,通常的食品检测只是去看肯定性列表的物质是否含有、否定性列表物质是否没有,至于不在这两项列表上的物质,通常并不会引起检测员的注意。

  然而,正是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酿成了影响如此深远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天只是意外发现了包括DEHP在内的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或长期忽略的物质出现。”“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制度,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专业检测,以弥补一般的政府检测部门所作的例行检测的不足。”凌永健解释说。他建议,每年都应做一次例行性的食物检测,并建立它的酯纹图库,后一年跟前一年相比,就会发现有什么新的化学物质出现。

  除了提高DEHP一类的毒性物质监管、完善实验室检测体系,詹长权认为,还应继续完善食品追溯制度。

  台湾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加工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区,将食品从原料来源、生产养殖、加工制造、运输仓储直到销售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视为下一阶段的源头,在各阶段进行登记。“卫生署”设立了专门的“加工食品追溯网”,消费者根据产品包装上的追溯码,可以全面了解生产者、产品来源地、农药检验是否合格等资讯。

  “详细记录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履历,甚至是你买一块肉,刷下追溯码,就能知道这头猪是哪个厂生产的、怎么喂出来的、饲养员是谁。”詹长权说,“但是很遗憾,这个制度只局限于生鲜领域,肉制品、蔬菜、海鲜鱼类,且最近3年都是停滞的,如果追溯制度能扩大到其他领域的食品中,或许DEHP早就被发现了。”

  然而,此次DEHP危机给台湾食品行业最大的打击,或许是公众对政府权威认证丧失信心。

  台湾民众一直引以为傲的“台湾制造”有一 个 特有的标识 ,即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微笑认证,这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愿性认证体系。

  自从台湾“经济部”上世纪90年代推行GMP制度以来,一般民众都认为,GMP微笑标志的食品是绝对安全的,而有关部门确定这些食品安全卫生的方法,就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过低的抽检率和对业者自觉的过度依赖是酿成此次大祸的重要原因。”

  5月31日,台湾“经济部”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食品GMP认证产品塑化剂检验结果显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家已增至9家,这9项食品的GMP认证资格被立即撤销。“重新树立台湾制造在全世界的信用,这对台湾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是DEHP事件最大的影响。”凌永健说。

塑化剂事件波及大陆、香港、东南亚与美国。 (CFP/图)塑化剂事件波及大陆、香港、东南亚与美国。 (CFP/图)  

  “毒”波扩散

  问题产品确认输往香港、大陆、东南亚与美国;香港民众已检出含塑化剂血液样本。

  重塑台湾制造的世界美誉,首先要消弭此次塑化剂事件所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毒”波。

  台湾卫生部门表示,含DEHP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成伟公司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统一企业的有毒芦笋汁据称也已卖到了大陆……

  台湾塑化剂事件已然成为了一起国际食品安全事件。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5月30日检测出,台湾制造的“动力运动饮料”和“动力运动饮品柠檬口味”两款产品的塑化剂的含量在11至43ppm之间,远高于每天可允许摄取量,因此从5月31日起禁止其进入香港,并停止其在港供应和销售,直至得到台湾官方的安全证明。

  更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于,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抽取了200位香港民众的血液样本,检验过后居然发现高达99%以上的样本含有塑化剂。尽管尚未有任何确切证据证明香港民众体内的塑化剂和食品有关,这一消息还是在香港岛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台湾塑化剂事件还让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忙碌了起来。

  广州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只有两家,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是其中之一。5月27日,该检测中心的电话一直处于忙音状态,终于接通后,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两天检测DEHP的人非常多,一般检测需要5-8个工作日,加急检测需要3个工作日,如果是在食物中确实检测出例如DEHP这类有毒物质的话,还需要3天时间复检,“但现在已没法加急了,排队的人特别多”。

  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自6月1日起,将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5大类产品,除非台湾方面提供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检验证明。

  而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还表示,只是对3月份上海口岸进口的792箱可能含有起云剂的“悦氏运动饮料”采取了召回制度。李元平称,近3年大陆未进口过台湾昱伸公司制售的起云剂。而对于涉案公司是否有在大陆设厂、是否生产过类似的起云剂,他并未给出更多信息。

  当听说台湾食品中添加了DEHP的消息时,陈永泉的反应是“震惊”。这位研究了一辈子食品添加剂的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说,DEHP用于改善塑料的物理状态,我实在想不到他们把这个添加到饮料中干什么,食品添加剂里面根本没有DEHP,学术界不可接受。

  同样震惊的还有业界。江苏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芳大呼“太离谱了”,“塑化剂是纯工业原料,在国内塑胶制品中应用较普遍,但要把这种东西加到饮料里,绝对是违法的。”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数家塑化剂相关企业,均未得到大陆的相关食品生产厂家使用了DEHP的信息确认。而事实上,将DEHP加到食品添加剂起云剂里的做法,多少算是一个“独门秘方”。

  塑化剂本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塑料制品柔韧性增强;在食品加工中,为取得类似的增稠和柔化效果,则应使用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等混合制成的起云剂。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

  根据台湾检调方公布的信息,目前确认涉案的昱伸、宾汉两家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和陈哲雄,三十多年前曾是宾汉工厂的同门师兄弟,赖俊杰于1994年创立昱伸,而陈哲雄是4年前接手经营宾汉,二人在香料界小有名气。而目前,除了这两家颇有渊源的师兄弟企业之外,尚未发现台湾其他企业也有用DEHP生产起云剂的信息。这对持续蔓延的DEHP风波多少算是一个好消息。

  大陆未可高枕无忧

  大陆对于DEHP使用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然而这类产品却广泛存在于国人的生活中,材料、玩具、鞋子、手提包、沙发面料……

  截至目前,除了来自统一集团最新的消息称有一款芦笋汁主要流入了福建市场,封存500箱,估计还有一两百箱在市面上流通之外,台湾塑化剂DEHP事件并未给此岸的大陆带来太大的冲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面对DEHP危机,大陆可以高枕无忧。

  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塑化剂DEHP的致癌性进行了生物鉴定后,DEHP的毒性就引起了各国的注意。

  美国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已停止了包括DEHP在内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工业的生产;瑞士政府已决定在儿童玩具中禁止使用DEHP;德国在与人体卫生、食品相关的所有塑料制品中禁止加入DEHP;日本则规定在医疗器械相关产品中禁止加入DEHP,仅限于在工业塑料制品中应用。

  我国出口到欧盟或者美日的塑胶产品都必须通过一项国际检测——美国通用标准认证(SGS),SGS具备包括DEHP在内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残留测定能力。

  从各种制度上来看,我国对于DEHP使用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在我国国家标准《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简称《GB国标》)中,明确规定 DEHP在食品中的最大迁移量为1.5ppm,不允许使用于油脂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中。

  然而,这类产品却广泛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中,材料、玩具、鞋子、手提包、沙发面料……

  我国是世界上DEHP的头号生产、使用大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塑化剂都是含毒的DEHP,与DEHP同属一个系列产品的D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都属于毒性较大的化学品,在日本,DBP的年使用量为3000吨,而我国DBP和DIBP的年产量却超过了30万吨。

  在中国,DEHP几乎成了泛滥成灾的化学品。以PVC保鲜膜为例,国内厂商绝大部分使用DEHP为主塑化剂,这样的保鲜膜用在含脂肪较高的肉类制品上,或用它包裹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时,其塑化剂迁移入被包物质的机会将非常大。

  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历曙光教授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检测出含有“邻苯二甲酸二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而食用油中的塑化剂,主要源于塑料容器。

  由于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将塑化剂列入食用油检验的理化指标中,而且也没有对塑化剂的含量作出规定和要求。这其实只是塑化剂污染的“冰山一角”。

  不久前,北京一家环保组织针对购买自国内市场上的30款塑料玩具的检测就发现,有21款产品被检出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包括DEHP在内的六种邻苯二甲酸酯,已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明令禁止使用于玩具,然而我国的玩具中却未有明确规定,本次检出的邻苯二甲酸酯在产品中的含量,大部分在10%以上,最高竟然达到43%。

  “如此含有高浓度有毒增塑剂的产品,被幼儿拿来把玩并有可能被送入口中吮吸,其对儿童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不堪设想。”该环保机构的污染项目主任说,

  不仅如此,化妆品、洗涤剂中,使用DEHP更是习以为常,对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厂商来说,要全面细致了解《GB国标》中的规定,无疑是一件颇具难度的工作。

  “一本《GB国标》刚出版时都要700块钱,而国外法规都可在官方网站上免费下载。”周永芳说,“至于购买塑化剂,更是没有任何限制,随意购买。”

 

相关新闻: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安信地板3种产品被检不合格 表示将立即整改
  2. 2苏泊尔产品信任度大幅下降 2012年表现不会很
  3. 3国产奶粉苦撑两年首次提价 称不涨价生存成问
  4. 4光明新鲜屋牛奶月内涨价 其他品牌暂不跟进
  5. 5婚恋网站“三托四骗”泛滥 实名制或成治骗良
  6. 6安信董事长承认三项指标不合格 称将负责到底
  7. 7“真假乔丹”引发名人抢注争论
  8. 8压岁钱坐地起价 网友戏称春节简直是春劫
  9. 9山寨版春晚礼服网上热销
  10. 10圆通等多家快递公司半歇业 部分开业公司加收
  1. 1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警示:警惕ABCD农业投资项
  2. 2ABCD财富网上市被指天方夜谭 投资恐落空
  3. 3达芬奇家居“造假门”始末
  4. 4尿毒症父亲写给儿子的五封信
  5. 5关于诺基亚N97屏幕失灵的问题解决方案
  6. 6网友再晒三亚饭店宰客账单 7个菜要价9746元
  7. 7元宵后生猪跌价两成 零售肉价仍然坚挺
  8. 8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 称未销售不涉及召回
  9. 9北京远洋地产保温材料违规 遭业主集体维权
  10. 10网曝万科全装修房大量使用安信品牌劣质毒地板
  1. 1京东“删单门”引发用户投诉 IP判断“经销商
  2. 2福克斯熄火升级问题频现 成车主心病
  3. 312月投诉报告:网络团购假诈问题集中爆发
  4. 4北京为降低PM2.5劝返1850辆违法大货车
  5. 5小米手机质量遭消费者质疑
  6. 6荣威350变速箱异响困扰用户
  7. 7网友质疑同悦“主动服务”出招防锈得不到回应
  8. 8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警示
  9. 9温州信贷危机折射实体经济困局
  10. 10调查山西老陈醋 还原勾兑门真相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2 京ICP备12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