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徐超 冯爱平 本刊记者 张增臣
近年来,潍坊市中心血站在质量考核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率先实行了“不批评、不通报、不处罚”的“三不”原则,建立了一个自发的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体系、质控人员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定期考评限期改正的质量监督体系。体系试行两年来,质量考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所谓“三不”原则,即当月考核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按照“不批评、不通报、不处罚”的原则,即时纠正,限期改进;不定期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一律进行处罚;复核中再次发现的不合格,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加倍处罚。
把三关 促落实
在“三不”原则的实施过程中,潍坊市中心血站紧盯“培训、体系、考核”三大关口,为其提供了严密的实施保证。
培训关:血液采供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组织动员到血液采集、成分制备、化验检测、储存发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血液质量,潍坊市中心血站把紧培训关,努力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培养职工用心工作,用心参与质量管理的习惯。
血站每年都制订业务学习培训计划,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岗位技术比赛、应急用血实战演练,派出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一系列方法,努力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胜任质量监督。为落实质量管理“三不”原则打下坚实的基础。两年来,共派出80余名业务骨干到先进地市参加培训班或学术会议。每次考察学习后,考察人员都要写出考察报告,提出血站或科室整改建议,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解决问题,确保学习效果。
体系关:自2002年开始,潍坊血站就建立了符合ISO-9000标准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于同年12月率先在该省采供血机构通过中国方圆委认证中心的体系认证。2006年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开始实施,为满足“一法两规”要求,修订和完善了血站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修订程序文件30个、作业指导书548个、各种记录表单444个,并于2009年底再次通过中国方圆委的体系认证。血站加强对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组织全体员工编写自己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写自己做的,做自己写的,记自己做的,确保《作业指导书》能够指导岗位工作。并举办《优秀作业指导书》评选活动,通过科室选拔,层层推荐,提高了员工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与写作水平,确保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考核关:在考核方面,实施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质量管理和质量考核,将内审和月度质量考核相结合,由传统的结果考核转向过程考核,由传统的考核人转向工作岗位考核,由单纯业务工作考核转向业务、行政、后勤、服务等全面综合考核。
和谐质量 全员参与
潍坊市中心血站工作质量考核自实行“三不”原则以来,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了和谐的质量管理环境,达到了全员参与、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考核目的。
2009年潍坊血站采血7万人份,采血量达到26.6吨,今年上半年采血3.7万人份,采血量达到14.5吨,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街头自觉自愿无偿献血,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自血站建站以来,无一例因输血感染传染病的医疗事故发生。
确保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行“三不”原则以来,考核者和被考核者放下包袱和压力,科室负责人积极主动将科室存在的问题向考核小组反映,自觉接受考核小组监督检查,并不断自觉修正科室行为,完善作业指导书,保持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
建立了和谐的质量管理氛围。“三不”原则实施以来,质量监督考核带给考核人员的不再是压力和负担,带给科室和被考核人员也不再是顾虑和隐瞒,而是坦诚布公、相互信赖、互相学习、共同改进的愉快合作,创造了和睦相处、和谐共赢的质量管理氛围。
保证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永恒的主题。几年来血站领导班子加大工作质量考核力度,积极探索质量考核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实行“不批评、不通报、不处罚”的“三不”原则,消除了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之间的矛盾,调动了两者对考核的积极性,保证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果,保证了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