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证人抖“品牌药难买”内幕
利润低于60%非品牌药不能进店
邢云 张文杰
低利润杂牌药不能进店,保健品是利润最大产品。
本报7月26日讯 昨天本报A11版刊载的《跑了三家店,找不到一盒品牌药》,引发长沙市民共鸣,纷纷来电,说这事常见,现在算是弄明白咋回事了。还有一位曾经在药企工作,也开过药店的王先生,表示要当“污点证人”,把这品牌药难买的内幕抖个“底朝天”。
杂牌药借低价“上位”
品牌药有自己的品牌形象,肯定要看好原料到制药的各个环节,加上不菲的品牌推广费用,成本自然高企,留给药店的利润空间已经不大。加上大品牌的常用药,政府采取限价措施,药店甚至要亏本销售。
杂牌药就“可爱”多了,是小厂生产,宣传投入少,其成本非常低,利润空间很大。一般品牌药利润低于10%,杂牌药利润则高过50%。
拿一盒售价为10元的杂牌药来说,厂家给经销商的价格最多在4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另外给经销商的返佣。
药店又不是傻瓜,加上现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品牌药自然斗不过杂牌药,只能被赶出药店或藏到角落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杂牌药都能进入药店,一般来说,药店会选择利润在60%-70%以上的非品牌药。
保健品是利润最大产品
现在,市场上最容易制造、最安全的莫过于中成药的生产。
不少小厂只要能拉起一条生产线,同时拿到通过各种途径弄到的生产批文,即可开工生产。
不少小企业就是通过收购几年前就已停产的药厂,来快速拉起生产线。
以板蓝根为例,全国有600多个厂家生产,市场上有很多仿冒、贴牌产品,生产用的原材料中加入了不少的红糖、面粉、板蓝根的叶子、杆子等,使生产成本下降。
由于中成药检测时遵循“尽信不尽量”,只要检测出药品中含有该成分就算合格,而这些额外添加的成分对人身体没有害处,因此不少厂家敢于放心大胆地生产。
贴牌药、仿冒药的成本很低,一个3元成本的药在药店能卖到8元,而这其中又以抗生素和保健类药品利润空间最大。同为3元成本的抗生素可能卖到20多元,保健品更有可能卖到上百元。
店员不卖“亏本药”
店员的作用就是说服你买药店毛利润最高的药。
这些高毛利杂牌药在药店都是“首推产品”,店员成功推销这类药品,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还能拿到药厂、药企给予的奖励。
一般来说,药店店员的收入是底薪加提成,底薪仅占其工资收入的30%甚至更低。按照目前的惯例,店员每销售一盒药品,其利润的10%~15%将转为其工资。
想想看,你买药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他们说服买了另外的药,一般80%的顾客会接受店员的推荐。
这样,这些店内促销员的工资就可以了,好的一个月能挣到5000元,位置偏的药店,促销员月收入也能达到1500元。
还有,药店规定了某些品牌药一店一日的最高销售量,这样,店员就更不可能不推荐了。
药品的摆放也有名堂,将利润高的药放在醒目位置,将品牌药摆到最低层,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了。
■记者 邢云 张文杰
核心证词
药店仿冒、贴牌药品扎堆,利润空间巨大;品牌药利润空间小,常被药店用来打折,甚至不惜低于其成本价,作为吸引顾客的噱头;非品牌药利润一般在60%-70%以上时,大受药店欢迎;抗生素、保健品是利润空间最为巨大的品种。
药店常用雪藏、有价无货、替代品牌药等手法来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