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送健康”这句话尽管来源于广告词,但是由于确实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因此很多人在选择年节礼品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保健品。但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组织全国投诉受理情况分析显示,去年1-3季度,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而且位居各类行业投诉增幅前列。
消费者要坚持五个不轻信
中消协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些投诉情况分析都是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提供的资料汇总而成。而记者从包括广东在内的一些地方消费者协会了解到,冬天是身体进补的最佳时期,尤其是老年人,更是注重自身的保健,但与此同时,有关保健食品的投诉也比较明显。不良商家往往利用老年人渴望亲情的心理,经常嘘寒问暖,在熟悉之后采用软磨硬泡的方式,让老年人上当。
中消协提醒,一些经营者往往采用夸大功效宣传和虚构科学根据的手法,把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包装成具有治疗作用的产品,诱导消费者购买,消费者食用或使用发现名实严重不符后,经营者或以种种理由推脱,或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时广州市消协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查看有无标志和卫生部注册备案信息;查看批准文号,如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的产品,应标有“药准字”、“药健字”批准文号;具有保健、预防作用的,应有“卫食准字”的批准文号。同时在购买保健品时,应到信誉好、规模大的药店,且购买后必须索取发票,以便出现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要坚持五个不轻信,即:不要轻信广告里的神奇效果;不要轻信自己喜爱的大腕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这极可能是一次有偿演出;不要轻信“白大褂的忽悠,穿白大褂的不一定就是医务工作者;不要轻信任何百分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等;不要轻信保健食品宣传的图像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注意不良商家促销手段
消协提醒老年朋友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以下不良商家的促销手段,不要轻易陷入销售陷阱。
1.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在试用后,全觉得不好意思,只好购买其产品。
2.在酒店开展各种“专家讲座”,老年人不明就里、信以为真的是关于如何养生健体的知识讲座,结果往往是穿白大褂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过多少奖项等。
3.在公园采用加入会员制的手段促销保健品,哄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即可入会,“会员制”有种种好处,会有“专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套取老年人的电话,以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4.在商场门口采用“免费抽奖”的手段促销,或有托儿在旁边煽风点火,说自己也吃了这个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今天又来购买等等,引诱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5.打着高科技的牌子上门推销,老年人难辨真伪。闲居在家的老年人往往经不起销售员花言巧语的诱惑,买下昂贵的“灵丹妙药”后,因既没有发票又找不到店铺,出了问题只能自认倒霉。
6.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师”,用虚高的检测结果,来“吓唬”老年人购买、服用保健品。
7.采用“免费出游”、专车接送、赠送简餐等手段促销保健品,小小的惠赠后面隐藏的是一把锋利的“宰人刀”。